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突破起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新光、添浓彩。
2023年,延安全市上下一心,持续在“四个经济”上发力,实现了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城乡建设持续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80.2亿元、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0亿元、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08元、16492元、增长5.3%、8.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
2023年,延安全面对标落实“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要求,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延安大地上奋力描绘出共富共赢的和美画卷。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县域经济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在统筹城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一县一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市政协委员王晨远建议,县域经济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制定发展策略,以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创新动能、加强人才引进、促进城乡融合等多个方面入手,一体化全面推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报告中提出,新的一年县城更新改造,乡村道路管养能力的提升,是关系我们高质量农特产品走出去的关键,所以要提升农村公路的保障能力,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市人大代表王玉莲说。
市人大代表刘浩军建议,要围绕产业集群,统筹分类指导县区产业谋划,落实“一县一策”“一区一策”。要发挥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帮扶所在镇村,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市人大代表刘矿平说,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发力,千方百计挖潜力稳增长,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文旅深度融合,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以“五新”理念引领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梅花鹿养殖、预制菜等特色产业。要在城乡融合上开辟新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老城更新提质和新区扩容提级,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构建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板块。要在改革创新上加力突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县国资集团市场化经营水平。要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联动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和省级高新区建设,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体量大、带动强、品质高的企业和项目落户黄陵。
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民营经济好则延安经济好,民营企业强则延安发展强。
近年来,我市用心用情为民营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积极落实税费减退缓、融资信贷、财政支持等政策,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让民营经济驶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3年1-11月,全市新增民营经营主体2.89万户,同比增长4.36%,累计民营经营主体24.18万户;新增民营企业6682户,同比增长7.64%,累计民营企业5.61万户;新入库“五上”民营企业109户,同比增长6.7%,累计1626户;民间投资增长9.5%,同比提高26.8个百分点;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9户,新认定4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交流中表示,延安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广大民营企业家功不可没。在新的一年里,民营经济应扛起更大担当、贡献更大力量。
市政协委员马金龙建议,要以产业提升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政策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完善民营经济发展金融保障体系和民营经济社会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市政协委员李占海建议,要以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人才,创新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加强企业培训,推动转型升级,助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市人大代表李东方建议,要充分发挥好民营经济统战职能作用,定期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充分发挥统战部和工商联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中欧班列“延西欧”专列首发,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9.8亿元、增长13.2%,跨境电商交易额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4.7亿元、增长25.8%……延安去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成绩亮眼。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延西欧”专列常态化运行,加快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临站经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8亿元、增长5%以上……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市人大代表高明、张录平等建议,要通过发放运费补贴、在口岸城市建立海外仓等方式,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市人大代表侯金利建议,把甘泉延安智慧物流园区定位为省级物流园区,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扩大园区的入驻率和规模,将甘泉打造为陕西智慧物流的副中心、延安智慧物流的中心。借助甘泉延安智慧物流园区,打造跨境电商园区。
市人大代表郝延刚建议,支持外贸企业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为契机,抢抓重点国家市场机遇,用好关税减让、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等优惠政策,在国外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支持苹果企业在海外建立销售分仓,提高出口经济效益。鼓励企业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扩大销售网络,尤其要用活用足中亚峰会相关政策,加大对俄罗斯、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市场的开拓力度,使我市高品质的苹果能够顺利进军国际市场,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安要充分发挥在延各地商会作用,号召和鼓励各地会员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各地企业家当好延安招商引资的推动者,大力宣传延安招商引资优政策,成为圣地延安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市政协委员林天寿建议,要不断营造亲商、爱商、重商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宣传延安、推介延安,推动更多外地企业来延投资兴业。
聚焦“新赛道”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有助于加快县域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各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当前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市政协委员芦海巍建议,应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数字化的县域龙头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芦海巍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导形态,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他建议,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数字化的县域龙头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深化数字经济改革,加强数字经济风险防范,谋求多样化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县域数字化基础水平、激发县域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确保县域数字经济安全发展、长久发展。”芦海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