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延安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延安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住产业振兴这一重点任务,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提供有力保障,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一、延安乡村产业振兴取得的显著成效
延安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形成以苹果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的特色农业产业,尤其注重打造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延安模式”,建成美丽果园114个,智慧果园31个。另外,建成洛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南泥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苹果、肉羊2个国家产业集群,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6个省级产业园,逐渐成为产业融合、要素集聚、企业集中的新载体和示范高地。同时,注重农村创业创新,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红色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塞南沟考察时指出:“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肯定了延安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延安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延安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是面临现实困境。一是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三产发育不足。同时,农业产业链条短。生产前端的农业生产资料加工供应能力不足,果树良种苗木、设施瓜菜种苗、畜禽良种等产业体系仍不完善;后端冷藏冷运、品牌包装、市场信息及纸箱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0.93:1,低于全国2.5:1、全省2:1平均水平。二是经营主体实力有限,市场衔接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种养大户、农产品销售大户协同发展不足,未能形成高效联动效应。小农户多处于收益低的种植环节,市场信息获取慢,交易成本高。三是规模经营面临劳动力短缺,人才供给不足。农村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政策对返乡创业人才吸引力度不够。四是对传统要素投入依赖度高,科技贡献率低。农业标准化、智慧化程度不高,缺乏高科技企业参与。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优势产业抵御冷冻、冰雹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三、延安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延安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应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重点促全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在聚焦苹果、畜牧业、设施农业、小杂粮四条产业主链基础上,强产业、促融合、增效益,落实链长制、绘制链谱图。面向市场需求,拓展多种功能,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努力把“好资源”转为“好产品”,助力集体经济“消薄培强”。二是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经营体系,增强发展活力。依托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优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三是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使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结合。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以各方投入为基础搞好利益分配,增加小农户收入分配比重,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结合。四是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推动构建长效机制。政府充分发挥政策规划、示范引导和投入撬动作用,市场积极发挥投资引领、产业融合引领、带动致富引领作用,构建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五是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支撑。吸引高层次人才,以节本增效、质量提升、产品研发为方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或产业联盟,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加快新品种选育更新,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后,延安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应该聚焦“一六四”工作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延安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实“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多措并举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新光、添浓彩。
(作者系延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