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5日
格尔尼卡的哀歌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初一一班 孙哲瀚
    ● 孙哲瀚作

  在格尔尼卡的黑白世界中,我听见了无声的呐喊与哭泣。毕加索以破碎的形式,展现了战争对无辜者的残酷摧毁。每一道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对暴行的强烈控诉。这幅画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它让我深刻感受到和平的宝贵以及守护它的必要性。
  毕加索通过《格尔尼卡》传递出的强烈信息和情感,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波澜。《格尔尼卡》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是无声的诗,是哀伤的歌,是对人类历史上黑暗一页的深刻反思。它描绘了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支持的国民党军队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毕加索,他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这幅震撼人心的杰作。
  在欣赏这幅画时,我被其巨大的尺寸所震撼。《格尔尼卡》高3.5米,长7.8米,覆盖了整个展厅的墙面,仿佛有一种压倒性的力量,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画面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扭曲、痛苦,充满了表现主义的影子,但它们又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观者可以感受到每个受害者的恐惧和绝望。
  在临摹这幅画的时候,我注意到,画面几乎全部由黑、白和灰色调构成,这种色彩的选择更加强化了作品传达的悲剧性和严肃性。没有色彩的温暖,只有冰冷的灰暗,似乎将我带入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而细节之处,无论是一匹嘶鸣的马、一个手持断剑的士兵,还是一个怀抱死婴的女人,都显得异常生动,仿佛是在向世人讲述着那个悲惨日子的故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画面中心的那头公牛,它代表了受难的人民,同时也象征着西班牙人的坚韧和勇气。它的身体被一根长矛刺穿,痛苦难当,但它并未倒下,依然站立着,仿佛在挑战着残酷的命运。这头公牛成为了不屈不挠的象征,鼓舞着人们即使在苦难面前也要保持尊严和勇气。
  反复临摹《格尔尼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幅画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它更是一声警钟,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不要让暴力和战争再次发生。它呼吁和平与正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压迫。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我在《格尔尼卡》面前感到震撼和惭愧。震撼于艺术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直击人心;惭愧在于,我们有时可能忽视了和平的重要性,忘记了那些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无辜者。《格尔尼卡》不仅增强了我对和平价值的认识,也启发了我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和平。在这幅画前,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它告诉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毕加索曾经说过,“绘画不是为了装饰房间,而是为了抵抗遗忘。”《格尔尼卡》就是这样一种抵抗,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不要放弃追求和平的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对这幅画的印象深深地刻在心里,让它成为我倡导和平、反对暴力的无限动力。(美术指导刘旭 写作指导贾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