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抗日烽火里诞生,在战争硝烟中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发展壮大。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它是求知的代名词、是知识的集散地。它就是路人皆知的新华书店。
大家好,我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一班小小讲解员韩铭宇,我在延安清凉山为你讲述窑洞里的新华书店。
193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由“陕西延安新华书局”发行,这是新华书店的前身——新华书局首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天也被定为新华书店的诞生日。那时的新华书店开设在清凉山万佛洞的石窟里,没有门店,工作人员在石窟外放一张桌子,当作办公桌和柜台;没有书架,杂志和书籍便堆在床板、桌子上。
1937年10月,为了统一标志,《解放》周刊第21期的发行者由“新华书局”改为“新华书店”。在延安出版的马恩列斯著作和毛泽东著作,都印上“新华书店发行”或“总经销新华书店”的字样,自此新华书店这个名字问世。
在黄土高原上,中国共产党决定创办自己的书店,理由很简单:武装共产党员和全体官兵的思想。
1938年初夏的一个夜里,毛泽东主席兴奋地叫警卫员把一大卷稿子送到清凉山解放社去,这卷稿子,便是震惊中外的《论持久战》。
1938年7月1日,《解放》周刊全文刊载《论持久战》,那句“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著名论断,随着新华书店的发行传遍中国内外。由于石窟位置偏僻、地方狭小,为方便读者新华书店在延安南大街开设了一个三间店面的门市部,1939年9月1日新华书店建制独立,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新华书店”四个大字赠与。
1940年的延安已经吸引了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汇聚于此,新华书店的附近正好是中央党校和抗大,在那个贫苦艰难的时代,简陋的新华书店成为学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新华书店成立仅3年,发行延安出版的书籍五十余万册,报刊数百万份。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再次为新华书店题写店名,新中国成立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毛泽东主席题字的新华书店的身影……
新华书店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无论是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无论经历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还是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挑战,新华书店始终坚守阵地,牢记使命,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源源不断地把优秀出版物输送到人民群众手中,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