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黄土高原,洒满了我的怀想。
若干年前的一天,早晨5点多钟,我们从西安市区出发,目的地是几百公里以外的陕北革命老区延安。那时,两地间的公路并不十分理想,同行的导游告诉我们:“尽管今天起程很早,但起码晚上8点多钟才能到达。”她还说,这一路上最让人难耐的是黄土高原单一的景色。每一位去延安的游客,都要做好乘一天车的劳累准备,要吃得下延安的黄米饭、南瓜汤,经得住延安缺水的困扰。导游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的延安仍然很艰苦,远不比去沿海和其他大城市安逸舒适。然而,朦胧的延安尚在想象中,我们哪有退却的心思?因此,我们是在情绪饱满、信心十足的状态下,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起初,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眼望窗外景物飞速而来,又倏然而过,心中生出几分惬意。车在渐渐地爬高,倾斜的路面一直盘旋到山上。这时候,每个人的心也不禁揪紧了几分。几经这样的反复,我们也经历了紧张——松弛——紧张的过程。每当车子行驶到一片宽阔的地带,我们都长吁一口气,舒展一下绷紧的神经。车子大约行驶了半天的光景,我们从地容地貌可以推断出,壮美的黄土高原就在眼前了。望着万里云天之下无垠的黄土、一脉一脉的山谷、成片的果园和铺天盖地的绿树,我们顿觉天高地阔,心旷神怡。只见晴朗的天空湛蓝湛蓝地笼罩了四周的一切,那一片片白云随着你的想象变幻着各种造型。颠簸中极目远眺,天空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仿佛自己的身心都融入了那片天地!难怪古代文人们留下了一系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千古名篇。眼望车后刮起的一片片尘土,我更加钦佩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勤劳质朴的人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究竟是人创造和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塑造了人?在黄土高原,有多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未走出这片田园。他们也渴望苍天的祈福,眷恋多彩的人生……我正在这样猜度的时候,面包车已经不知不觉翻上翻下了几座高山。
我们从黄土高原一路走来,超绝想象的大自然的严酷和现实的景物,给我的思想又一次难以名状的冲撞。我们这些来自东北黑土地的游客,过惯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看多了造型各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楼大厦、精美的城市绿地和各类花卉,看多了接踵而至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看多了盐碱地上的油井、稻浪。现在置身于满目的黄土高原,内心怎能不升起一种庄严与神圣。相信有过这样的经历,谁都能够把赤裸而雄浑的黄土高原揽胸入怀,充盈视野,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近一天的路程,我们所看到的房舍大多很简朴。在高原上并不十分规范的柏油公路边,特别是黄土地上那些更多的空旷部分,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人烟,可以想象在我们没有看到的黄土高原的深处,因为交通的不便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导致人们生活的贫困。临近延安,导游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她说,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黄土高原上的革命老区特别是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还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列举了延安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她说,延安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在积极争取国家大西北开发政策扶持的同时,打出红色旅游的品牌,不等不靠努力开发现有资源,使社会总产值、利税和人均收入等快速增长,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中,我们被导游的演讲深深打动。颠簸中,我用膝盖做垫板,几乎一字不落地记下了她所讲的内容。直到现在,我还惊诧,当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那写满10页稿纸、近万字的实录笔记是怎样完成的?这也是我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偏得。我突然感到,难道黄土高原不正是一张最实际最现实的纸张吗?它期待着它的儿女们拿着巨笔描绘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知不觉中,已是夕阳西下。我们走出那片一望无际的高原后,导游拿出一摞印有陕北民歌的纸,发给每人一张。她一边教我们陕北方言,一边给我们辅导《白马调》和一些延安革命时期创作的歌曲。我们全车人兴致高昂地跟随她唱了起来。起初,我们是每个人独唱,很快又变成了合唱。路经一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导游告诉我们,汽车马上进入延安市区了!此时霞光万道,彩云燃烧,万山镀金。有人提议,我们一定要唱着革命歌曲走进延安。这时,车迎着夕阳缓缓而行,车外风光秀美,车内歌声嘹亮,掠过延河,驶临宝塔,一直走进那片山水,融入人们心目中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