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6日
“实打实”帮扶“心贴心”关爱
——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融欣社区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 志愿者入户宣传残疾人补贴政策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刘园园
  连日来,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融欣社区持续深化提升干部作风能力,组织以“微心愿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资源向下,切实回应辖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关心的问题,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着眼服务“关键点”,恪尽职守暖人心
  家住洛川县洛河小区的路翔宇是社区的留守儿童,从小患有肌无力,还有言语障碍,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社区志愿者经过走访了解后,及时联系残联询问残疾证的办理流程,对接相关部门为路翔宇办理了残疾证,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他们打扫房屋、整理衣物、清洁厨房等。
  今年以来,为了精心服务辖区内的残障群众,社区组织5名网格员开展居民家访活动,对于有明显生理缺陷且未办证的居民,通过“法律服务+政策宣传”的方式开展宣传,尤其是精神状态异常、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的居民,指导他们去医院进行鉴定,鼓励他们办证,做到应办尽办。对于持证符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报条件的残疾人,及时通知他们提交材料为其办理“双补”,全力办好残疾人“关键小事”。
  截至目前,共开展涉残法治宣传活动3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0余人次,服务残疾人群40人,持续为残疾人幸福指数“加码”。
  找准管理“切入点”,用心服务润人心
  “太感谢你们了,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5月28日,面对社区志愿者又一次的上门走访帮助,李雷雷父亲李树勤感激地说。
  李雷雷一家是从洛川县槐柏镇甘石村移民搬迁到洛河小区。40岁的李雷雷和弟弟患有脑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父母也已年过六旬,常年在身边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社区志愿者们经常上门走访,了解李雷雷一家的身体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他们宣传残疾人惠民政策,为他们申报办理了残疾补贴、护理补贴,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身边。
  “志愿者们经常来为孩子剪指甲、理发,帮了我们很多忙,特别感谢他们。”父亲李树勤对上门社区干部及志愿者连声道谢。
  对李雷雷一家的帮助只是融欣社区对残疾人等重点帮助对象服务的一个缩影。该社区对辖区内63名残疾人建立台账,针对重度残疾人、困难残疾人、高龄残疾人等需要重点关注帮扶的对象,网格员开展每月定期电话回访、入户走访,关注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对于有辅具、无障碍改造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登记、申报,对于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符合条件的为他们申办低保,目前申报残疾人“两项补贴”34人。
  注重思想“共鸣点”,帮扶就业稳人心
  今年45岁的韩俊杰患有视力残疾,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他,通过学习掌握了理疗按摩的技术,但因经济困难一直没有能力租赁固定的按摩服务场所,只能在自家客厅放一张床进行理疗按摩。
  社区了解到韩俊杰的情况后,通过协调在社区功能科室为其提供了一间服务场所,作为他的推拿工作室,让韩俊杰搬到新的场所安心地开展按摩理疗服务。
  韩俊杰开心地说:“有了这间房子,我的顾客来做理疗,就不用忍着疼痛爬楼梯,真的为我和顾客解决了一个难题。而且有了专门的工作室,我的顾客也慢慢多了起来,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社区真是把对残疾人的关爱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为了让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更好地就业创业,融欣社区对在册残疾人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微信群,经常在群里发布就业信息,通知有能力的残疾人员去参加企业和个体户招聘会,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带领残疾人观看文艺节目,免费领取辅助器具;开展“工艺剪发”等系列贴心活动,尽力帮助辖区残疾人寻找相匹配的岗位。目前社区帮扶2名残疾人在盲人理疗、公益服务岗位就业,实现残疾群体的就业梦想。
  “下一步,我们将以‘扶助残疾、帮贫解困’为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对辖区的残疾人做好分类管理,完善动态信息管理机制,准确掌握生活需求和困难,精准帮扶。同时,社区宣传和落实好残疾人的各项补贴政策,做好就业培训,扩大就业,使辖区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融欣社区党总支书记党延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