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
我从未给自己的任何一本书写过序。对于作品,我会永远保留一份悬念,只在大结局时,写上一段完结感言,以此安慰意犹未尽的读者。毕竟,与剧中人物同频共振日久,在剥离时,总会生出万般复杂的情感。作者亦如是。
但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过后,我会很快投入下一本书的创作,仿佛迎着日光的赶路人,步履不停地一直向前,将曾经走过的路,悄悄地埋藏在心底,鲜少回头。所以,当我收到为已经出版了的《人间有微光》写序的邀请时,我有片刻的迷怔。重新回忆、梳理,将已经落下帷幕的故事重新拎出来,于我而言,并非易事。
因为《人间有微光》,不同于我从业十几年来所创作过的那些仅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编撰故事的能力,便可以完成的虚构小说。它是现实主义作品,是在新时代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下,真实反映中国农村新的时代变迁和精神面貌的小说。它需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得是鲜活的,都能够让读者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此读者才能共情。
而我,生长在城市,并没有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对农民的了解也是片面的、浅显的,所以,我所积累的人生阅历,并不足以支撑我写这类作品。至少,在2019年之前,我是毫无打算的。我有自知之明,不去碰我不熟悉的题材,不会愚笨地揭己之短,我只在我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发生转机,是在2019年4月份。在延安退耕还林20年的重大节点上,我受延安市作协委派,前往宜川县采访调研,记录和书写这一伟大成果。我因此有了深入农村的机会。我将云岩镇、秋林镇、阁楼镇、英旺乡、丹州镇等下辖的几十个村子挨个走了一遍,从林间地头到窑洞人家,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农村,也亲历了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低保户,关于农村的真实面貌,关于农村人的各色面孔,在我心里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轮廓。
我觉得,我不再惧怕农村了,我也可以提笔写一二了。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去写《人间有微光》,还缘于两件事。2019年10月份,为了完成市里关于“苹果产业后整理”的调研采访稿,我又一次赶赴宜川县,深入田间人家,从细枝末节去感受农村,挖掘农民产业致富后的精神世界。其中有件事,令我十分震撼。因经济水平上升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将孩子送至城市里读书,因此造成了夫妻两地分居,妻子进城陪读,丈夫在家务农,久而久之,见识了新世界的农村妇女开始嫌弃农民丈夫,纷纷提出离婚,丈夫们组队上访,求助妇联,希望政府出面制止离婚。听此消息,我在惊讶之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对农民的关注,应该不止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扶贫,还要进入到精神层面的关怀,要让农民的精神世界充实和富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攻坚。由此可见,关注和解决我国农业人口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路上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第二件事,发生在2021年。我家里有个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我带着孩子前往西京医院心身医学科治疗。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数以百计的心理疾病患者,第一次在现实生活里直面心理健康问题带给患者和家属的焦灼痛苦,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心理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伟大性。
基于这些事件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我慎之又慎地思考了多日后,终于提笔写下了书名:人间有微光。我为女主人公设定的职业是心身医学科医生,她医者仁心,积极申请送医下乡,帮扶基层医疗建设,医治自闭症、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应激性创伤综合症患者,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及在家暴、重男轻女、丧偶式等畸形婚姻状态下挣扎的农村妇女,以博大无畏的胸怀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与底层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走出内心的困境,从黑暗的人生缝隙里,窥见微光,重新燃起迎接生活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复杂艰难的基层工作中不屈不挠地茁壮成长,身体力行地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他们以现实的眼光和进步的思想,以接地气的工作风格,对农民投入真诚的感情,给予农民爱和温暖,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达到振兴乡村,提高农民幸福感,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因为作品选材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在2021年被陕西省作协立项,确定为“纪录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主题创作扶持项目。之后,我又走访了各行各业的小人物,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关于新农村建设、产业致富、乡村文旅发展、医疗专业知识等资料,作为内容支撑。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将近一年,我方才开始动笔。2022年6月份,《人间有微光》有幸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由此引来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辑的关注。然而,在长达半年的创作时间里,痛苦和压力扑面而来,将取得项目成绩的喜悦感冲刷殆尽,因为现实题材的小说,跟我日常写的网络小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需要将我熟悉的写作方法、语言风格打破揉碎,重新捏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所幸,我坚持下来了,我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通过了出版社的审核,得以窥见天光,搬上舞台,迎接属于它的高光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