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1日
夏日南泥湾 满眼好风光
记者 白雪 赵坤
  南泥湾,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方红色的热土。这里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走进夏日的南泥湾,一块块碧绿的稻田蓄满水,犹如镶嵌在山间的一块块宝石。
  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着运秧、上秧,插秧机往来穿梭,机械声不断响起,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依次滑落,整齐地插入田地里,一块又一块空荡荡的水田换上了崭新绿装。
  “我们今年新引进了两个试验性品种,分别是天农6号和中科发5号,这两个品种在黑龙江大米节上获得了金奖,口感好,出米率高,米质好。”说起今年水稻新品种,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员先磊信心十足。
  近年来,南泥湾与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响叫亮“南泥湾大米”品牌。
  1941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战士们响应号召来到南泥湾屯田,开创了陕北种植水稻的先河。
  “如今,南泥湾水稻田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还让这里的观光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每到插秧季、收割期,‘陕北好江南’的秀丽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农耕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南泥湾文旅公司景区管理员邢定军说。
  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鲁艺旧址、党徽广场、炮兵学校等地,来自陕西国防职工摄影协会的摄影爱好者们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着先辈们留下的光辉足迹。
  走进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摄影爱好者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民俗歌舞剧《南泥湾》。剧目以中央红军到陕北、大军挺近南泥湾、南泥湾变好江南三幕,以小人物腰鼓、窗花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结合大时代背景,全方位展现当年南泥湾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传颂劳模精神,礼赞工匠精神,弘扬南泥湾精神。陕北说书、大秧歌、腰鼓表演等充满陕北元素的表演吸引着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拍摄。
  摄影爱好者任刚说:“这场演出很精彩,再现了那个年代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场景,那时候的延安如此艰难,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丢。”
  岁月如梭,这个曾经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不仅成为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米粮川”,如今更是不断散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始终在赓续。现在,南泥湾仍然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这一次,他们奔着绿水青山而来,奔着劳模精神而来,奔着心中的南泥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