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印刷厂工人在清凉山万佛洞印《解放日报》(资料照片) 主持人陈晨:寻觅圣地往事·追忆延安年华,这里是FM107.7延安综合广播的全新广播节目《延安年华》,大家好,我是《延安年华》节目主持人陈晨。
主持人袁波:大家好,我是《延安年华》节目主持人袁波。我们非常开心带着全新原创的广播节目《延安年华》和各位听众朋友们见面!
陈晨:首先,我和袁波向大家诚挚地介绍FM107.7延安综合广播全新原创广播直播节目《延安年华》。
袁波:延安——古称肤施、延州,“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因其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所以又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岁月如歌,芳华依旧,年华似水,初心未改。我们想通过《延安年华》,让广大听众朋友一起追忆在延安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
陈晨:延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历史见证!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乘风破浪的引航灯塔和精神家园!党中央、毛泽东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并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袁波:全市共有各类文物点85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9处。
全市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市区168处,县区277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29座,其中革命类19座,历史类7座,其他类3座。
全市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9处、国家级抗战遗址6处。
陈晨: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星罗棋布,构成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级别最高、保护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革命旧址群。这些革命旧址和文物,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
袁波:后期《延安年华》将会邀请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负责人、馆长、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或文博工作者,延安大学学者、教授以及群众等,讲述延安的历史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新时代延安故事,让广大听众通过文物和故事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听得见岁月之声,留得住文化根脉!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延安历史、党的历史,重温红色记忆,汲取红色营养,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陈晨: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回望壮阔历史,重温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延安的文化自信里,有古老神秘的民族历史文化,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而革命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袁波: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文化史,它的文化遗产、精神追求、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的情感与归属感相互交织,共同构筑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通过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过去的曲折和辉煌,更能够领略到现在的活力与未来的希望。
《延安年华》这档节目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寻觅圣地往事,一起追忆延安年华。
陈晨:《延安年华》将以延安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为依托,旨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延安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与听众朋友一起探寻延安往昔岁月故事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广大听众通过文物和故事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听得见岁月之声,留得住文化根脉,共同聆听历史上的延安年华,让更多的人爱上延安这座城市!
袁波:本期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发源地,位于延安清凉山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一起来了解延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陕北及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和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指挥中心和革命大本营,党的新闻事业也得以开拓和发展。当年,中央新闻单位主要以清凉山为阵地,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白手起家,克服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创建了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影、印刷、出版发行等各个新闻宣传事业,担任了党的“耳目”和“喉舌”的强大重任,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将军曾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赋诗称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所以,清凉山又称为“新闻山”,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中。
陈晨:延安时期的新闻事业是党中央一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同国内外敌人浴血战斗,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史,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自身的发展也是在这一革命历史进程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马克思、毛泽东新闻思想在这里从培育走向成熟,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新闻记者是人民的公仆;理论联系实际等一系列党的新闻工作的重大方针和基本原则,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延安时期,奠定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坚定基石。
袁波:延安新闻纪念馆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新馆于2004年在清凉山下重建,与革命旧址互为一体,交相辉映,是延安革命纪念地的一个重要景区。
陈晨:夜色下的清凉山光彩夺目,从远处望过去,清凉山仿佛是一艘巨轮,从历史的大潮中缓缓驶来,带着沧桑和厚重,让人心潮澎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清凉山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和边区群众报社的所在地。这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
延安时期,这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的红色新闻山,为党的新闻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我党新闻事业前进的道路。
袁波:作为一名延安人,一名广播电视从业者,清凉山对于新闻人的意义非凡,能在这样一片红色沃土上播音倍感自豪,后期我们也将带大家一起重温“清凉山记忆”。
陈晨:感谢大家的聆听,每周二至周六13:00-14:00《延安年华》与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