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晨:寻觅圣地往事,追忆延安年华,本期《延安年华》来到了特别板块《讲解员请就位》。 主持人袁波:是的,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宣教部部长冯东梅。 嘉宾冯东梅 陈晨:冯部长,您好,可以和我们说说你的职业经历吗?
冯东梅:我2004年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成为一名讲解员。当讲解员对我来说,是偶然,也是缘分。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教育专业,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快要毕业时,正当我给各个学校投递简历的时候,舍友告诉我,延安革命纪念馆在招聘讲解员。当时对讲解工作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就想着先解决工作问题再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经过笔试、面试几轮考试后,我有幸被录取了。
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背诵讲解词。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就是背,但慢慢地就被领袖、伟人、烈士和革命战争年代的人民群众感动了,他们也走进了我的心里,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工作。每一次讲解都是和历史的对话、观众的交流,观众的认可更让我体会到讲解工作非凡的意义,从此,讲解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我想要一直坚守它。我也确实做到了,从2004年到现在,20年的时间,可以说我最好的年龄是在纪念馆、在讲解员岗位度过,讲解员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将是我终生的事业,我会用我对讲解的挚爱去诠释什么是“择一业,终一生”。
袁波:在我的理解中,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他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且我们的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那冯部长可以和我们说说对讲解员这份工作的感受吗?
冯东梅: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讲解工作很简单、也很枯燥,过去讲解员在大家的印象中,是穿着靓丽、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每天重复着没有任何难度系数的工作,多数观众在纪念馆也是自行参观。但我觉得讲解工作要非常用心、也很有意义。为什么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去品味历史。新时代对讲解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书式的讲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纪念场所。那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讲解员,如何讲好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如何更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需要日积月累地积淀,所以想要做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还是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说讲解工作很有意义?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中都蕴含着延安精神。我们先一起来算一个时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多少年?28年。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就达13年,这13年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光辉篇章。讲解员是讲述这段历史的重要群体之一。一次成功的讲解会触碰到一个人的灵魂,引发听众的深思。
陈晨:在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回望壮阔历史,重温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那冯部长作为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宣教工作者,给我们谈谈您对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认识吧。
冯东梅:我觉得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延安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家应该还是有所了解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建成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并对外开放的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全面系统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延安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历史的见证。七十多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始终坚守初心,奋发向前,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在这里,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博物馆员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专业的讲解水平。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所学校。在教育方面,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教育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家的参与,还对提高公众对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延安革命纪念馆还承担着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理解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总的来说,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延安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同时也是一个集教育、研究、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延安革命纪念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研究和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袁波:很羡慕冯部长能在一个充满精神力量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工作。在延安的文化自信里,有古老神秘的民族历史文化,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而革命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那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还没有参观过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朋友说呢?
冯东梅:我常想,延安这个并不起眼的西北小城,条件又那么艰苦,为何吸引大批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突破重重封锁来到这里?当时有这样一首诗写道:“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剩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是什么力量如此吸引他们呢?中国共产党又为何在这里扎根长达十三年之久呢?
当外国朋友来到延安,他们惊讶地发现,毛泽东居住在简陋的窑洞里,衣着朴实,饮食清淡;周恩来则和战士们一起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背心;而林伯渠的眼镜上,竟然用线绳系着。这些被外国友人赞誉为“东方魔力”的细节,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魅力呢?
朋友们,让我们一同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在那里,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那段革命历史,更能感受到那种令人震撼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宝贵财富。
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来看一看吧,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革命年代。每一个展品、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将我们带回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讲解员的细致讲述,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
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来走一走吧,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在这里,大家可以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信仰和坚定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晨: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了这么久,相信在您的讲解生涯或者日常工作中,肯定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可以和我们的听众朋友们分享吗?
冯东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背讲解词了,纪念馆展出大量的照片、文物,讲述十三年的革命历史,基础讲解词10万字,规定一个月的背词时间,而且不是只背过就行,还要有讲解语言、讲解技巧、讲解手势,压力真的很大。记得2004年背讲词的那段时间,晚上家里的灯都没有熄过,实在瞌睡得不行,就把讲词放到枕头边,猛然醒来又开始背,走到路上也是边走边背,根本不管路人异样的眼光,简直达到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的地步。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同事只要背过讲解词都说,如果自己上学的时候这么用功、用心,都能考上北大、清华了。
每一次熟悉讲解词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记得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建,开馆前夕,为了圆满完成开馆接待任务,我们施行封闭式管理。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将展出内容浓缩喷绘,挂在地下室墙面上熟悉,新馆布展施工队进场后,大家就跟在施工队后背词,一天下来,每个人的头发、睫毛上都是施工灰尘,衣服和鞋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我的孩子不到两岁,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有一天,家人打电话说孩子发烧住院了,我心急如焚,但我不能离开,否则就不能赶上大家的进度,我也不想给集体拖后腿,辛苦加上想念孩子,支撑我们的就是讲解工作的这份荣光。开馆当天,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讲解工作高度赞扬,艰苦的过程在这一刻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