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优势是一种特殊的优势。我们在敞开胸襟,吸纳包容各方英才后,如何才能留住人才,使地方与人才“水土互服”,让这种特殊优势更加凸显?
人才不是固定资源,人才招引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近年来,我市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依然无法避免“引得来留不住”的现象,甚至还要面对本地人才流向市外的尴尬。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在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形态道路上,我们对人才的依赖愈加明显。有了优质人才,才有推动事业的可能,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和人才价值最大化,就要用好和留住人才。
人才就是效益、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人才生态则是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聚智品牌。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课题,只有优化服务、涵养好生态,才能让人才住有所居、心有所安,找到归属感。
涵养留住人才的“好生态”,需要在厚植留才沃土上做好文章。相关部门要为人才健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延安市人才分类管理办法》,从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鼓励等方面进行全流程优化,为人才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建立稳定增长的人才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各县区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形成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做到人才政策“一网查询”、人才服务“一码集成”、人才需求“一站办理”。同时,可积极培树、表彰和宣传优秀人才典型,构建起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完善机制,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激发人才的身份感、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涵养留住人才的“好生态”,需要在暖心留才上花费心思。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坚持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两手抓”,用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建好“人才之家”,升级“圣地英才卡”服务事项,在宜居、宜业、宜家上花心思,通过落实资金补助、住房补贴等政策,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延安、建设延安的人才安心工作、专心创业,给这些“千里马”一片恣意奔腾的沃野。
涵养留住人才的“好生态”,需要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保障。要树立“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作为“第一位”工作、“一把手”工程,着力解决人才反映的高频事项。相关部门要提升服务水平,定期赴企业了解人才诉求、听取人才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落实政策,完善干部直接联系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加强工作联络和感情交流。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开展各类交流座谈,重大事项决策听取专家人才意见,切实做到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条件和宽容环境,提供广阔平台,真正让来延人才受到充分尊重、价值得到充分认可。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住人才的核心要素。今天的延安,渴望人才、呼唤人才、珍惜人才,这座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名城,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留才的担当,愿为各类人才的横向流动与纵向跨越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如今,她正以最热情的姿态、最细致的服务,张开双臂,期盼着各类人才能来到延安、爱上延安、留在延安,亲身感受“延安温度”“延安魅力”和未来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