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大烤”,也是管理服务的“大考”。
——今年的高温天气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近期全国不少地方的气温就已经超过了40℃。新华网发表评论,别拿天热不当回事儿。高温天气不仅威胁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也造成巨大挑战,气候形势变化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体系都得“跟上节奏”。
这种公司化、企业化运营,肆意投放虚假广告的做法,丝毫没把消费者权益放到眼中,而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快递单上扫码抽水杯、雨伞的“福利”不少,但据调查后发现,这些扫码抽奖中奖率极低,不少消费者遭遇充值陷阱或是推销套路,更有甚者被套取了个人隐私信息。光明网发表评论,防范虚假广告和涉诈信息,既需要人们擦亮眼睛,也要互联网企业、快递企业尽到审核把关职责,将“含骗量”较高的快递面单广告拒之门外。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有必要接近一线,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对虚假广告追溯源头并严惩重罚始作俑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观一旦走偏,哪怕倒了一个“赵菊英”,也难保“李菊英”“张菊英”不会“前赴后继”。
——日前,被媒体曝光的“教育专家”赵菊英账号“家访中国”被封,此前,其简单粗暴蛮横的家访视频已引发巨大争议。《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某些时候,适当的惩戒的确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边界、讲究方法、正视个体差异。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监管、及时跟进、夯实平台责任的同时,也不妨坚持公益属性,多渠道增加服务供给,纾解大家的焦虑。
可以为网红课程付费,但别为智商“交税”。
——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新京报》发表评论,建立行业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规范知识付费市场发展的根本之策。特别是针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虚假宣传、无法退费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平台应拿出应有的作为,该封的封、该罚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