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袍爱好者在山丹丹花丛中走秀 通讯员 杜程政摄 本报讯(记者 南卫东 叶四青通讯员 王明如)6月30日,宝塔区山丹丹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和武一边向围拢过来的游客分发山丹丹花的介绍资料,一边对记者说:“原来卖一株种苗也就赚几元,靠的是数量挣钱。现在与杨家岭景区合作打造山丹丹生态景观,一笔生意下来就能收入5万元哩。”
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使陕北特有的野生山丹丹花闻名全国。可是,野生山丹丹零星散落山野背洼,人们很难“一睹芳容”。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郝和武和延安大学齐向英团队分别“结缘”山丹丹。郝和武经过多年试验,改变了山丹丹喜阴、只开在背洼洼地的习性,让山丹丹实现成片种植、阳坡绽放。齐向英团队成功培育出“延丹1号”“延黄1号”等16个山丹丹新品种,让象征着“革命之花”“热情之花”“愿望之花”的延安山丹丹有了走入花店、走进景区、走向全国的可能。
好品种带来好商机。从2016年起,颇具市场意识的延安山丹丹培育人与子长市高柏山文化园景区携手打造山丹丹生态景观。6月28日至6月30日,景区举办第七届山丹丹文化艺术季,250余万株山丹丹争相吐蕊,吸引2.86万人次游客进园观赏,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5万余元。
近年来,延安广大山丹丹培育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把山丹丹生态“风景”种进校园,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与喜爱,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所高校用山丹丹布景,绿色生态的造型景观,吸引校内外的人们纷纷“打卡”留念。山丹丹盆栽还频频到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尔维亚等国“露脸”。
如今,延安各大景区内山丹丹已是寻常可见,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延安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虎沟门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试种5亩“延丹1号”山丹丹,场长沈志平算了一笔经济账:“延丹1号”山丹丹以种球论颗卖,每年每亩地可收入4万元。延安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延民说,如果带动周边种植户大规模种植、探索“赏花+”模式,产业升级催生的综合效益将日益显现,助力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养生服务体系和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