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批评推动社会进步,但异化的网络“黑嘴”只能污染环境。对网络“黑嘴”,必须重拳出击。
——近日,某平台一个号称“只说实话”的账号因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抹黑诋毁企业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被所在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处置。新华网发表评论,制止网络“黑嘴”伤企,必须用好法治利剑。相关部门应不断增强对互联网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管理能力,对不法行径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以高压态势、重拳出击,营造清朗互联网空间。
表面上是过度借调,实际上是权力任性,需要“制度的笼子”对借用单位进行刚性约束。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媒体日前采访发现,年初至今,多地各级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借调人员的通知后,许多来自乡镇派出单位的被借调人员纷纷回到原单位。《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找到产生过度借调怪象的根源,才能避免其改头换面继续存在,解决被借调干部“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同时减轻基层运转压力。
地方政府对频繁的公务接待有一肚子苦水,这体现在:接待不周的焦虑;接待费用的尴尬;接待标准的无奈;接待次数的茫然。
——日前,有记者在部分区县采访时了解到,西部某县2023年公务接待总量为270余次,公务接待总费用82万余元。红网发表评论,若任由这种现象存续,不加规范、治理,必定给“四风”建设带来阻滞,也不利于基层政府完成工作。所以,我们有必要严守公务接待法规,减轻基层接待负担,防止“四风”反弹。
学霸的精彩故事固然令人兴奋,可无数这样平凡的场景,才构成了我们关于高考最真实的记忆。
——近日,一位山西妈妈晒出了女儿的高考成绩——文科438分,她说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不少网友对女孩送上了祝福,并为妈妈的好心态点赞。《北京日报》发表评论,高考分数是衡量学习成果的直接指标,却绝不是判定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以更大视野看,更多“438分”的故事应当被看见,也值得被看见。因为平凡的大多数人,才是整个社会最大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