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6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宝塔区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建设见闻
    ●“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揭牌现场
宝塔区政协主席魏恒(右)为延安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笔者实地采访宝塔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康复科中医名家刘宇

  王治蓉
  我是一名宝塔区甘谷驿镇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这些日子,我有幸听闻了宝塔区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的一些感人故事。这是我与政协工作第一次产生交集。
  “委员工作室”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宝塔区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在成立前面临无场地、无经费等困难。时光倒回到2022年4月,宝塔区政协主席魏恒出面协调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虽然在枣园镇推进了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但深感区级医疗机构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医疗技术力量相对于市级医疗机构还是很薄弱,基于此,魏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萌生了成立宝塔区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的想法。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是市级医疗机构的龙头,由区政协牵头,促进市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乡镇下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与姚店中心卫生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宝塔区人民医院、宝塔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南泥湾中心卫生院分别签订了对口帮扶、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帮扶协议。
  说做即做,面对种种困难,区政协没有退缩,今年3月初,经宝塔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宝塔区卫健系统成立宝塔区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对此,宝塔区卫健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与市卫健委和市级医疗机构协调对接,着手筹建委员工作室。经多次协调,决定把工作室落在区疾病控制中心。
  正当其时,恰逢其时。区卫健局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建议。通过学习宣传政策、广泛征集社情民意、开展联谊联络,形成了延伸政协工作触角、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展示政协委员风采的良好平台。
  2024年3月28日,是大家难以忘怀的一天。在政协委员和市区卫健人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终于建起来了。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魏恒,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小龙,市卫生监督所所长董春生,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旭东,为工作室揭牌。在委员们的期盼中,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经商讨,各级各相关单位一致同意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区政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有关负责人确定为召集人,区卫健局、区政协有关专委会负责人为联系人;市、区医疗卫生界政协委员,延大附院、市医院、市中医医院业务骨干,区卫健系统有关人员确定为工作室委员。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有委员49人。
  在下午召开的首次座谈会上,委员工作室联系人、区卫健局局长王红光表示:“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推动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王局长的讲话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大家备受鼓舞,劲头十足。成立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就是政协搭建平台,进一步助推对口帮扶、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
   “委员工作室”聚集精英提升素质
  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颇给人一种静水深流之感。最惹人注目的是,5月16日下午,工作室牵头举办的“医路有你·仪暖圣地,做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礼仪文化素养培训。此次活动由工作室联系人、区卫健局局长王红光主持,工作室联系人,全体委员,医疗卫生界中的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各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延大附院、市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卫生监督所业务骨干,农工党市委会、区委会部分党员,区卫健局分管领导,区卫健系统部分医务人员,共计37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次活动邀请了市政协委员马盼老师主讲。一个多小时的培训,掌声不断。感激委员工作室每位成员背后的默默付出,让我们享受到如此高水准的礼仪文化素养的熏陶。
  “委员工作室”助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宝塔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头雁”,借助政协搭建的工作室平台,发挥龙头作用,继续深入推进与万花镇卫生院、青化砭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共体建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按照采访计划,我来到刘宇副院长所在的康复医学科,虽是下午,但诊室的门口挤满了患者。本来计划趁这个采访机会,好好地了解一下中医康复发展的现状,可前来就诊的病人不断。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决定当个“观察者”。
  我待了有两个小时之久。康复医学科新添了一些设备和仪器,我于今年1月初带着母亲来看病时并未见过。
  刘宇高兴地对我说:“这些变化得益于工作室的开展,促进了市、区医疗机构机制协同、医疗协同,卓有成效地保障了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仅今年上半年,我们中医康复门诊就医人数达15190人次,比去年同期足足翻了两倍。”我在想,这些成绩都是像刘院长这样的好大夫平时努力工作的结果,厚积必会薄发,理固宜然。
  “委员工作室”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最基层
  采访工作室委员、姚店中心卫生院院长朱延东时,他笑着对我说:“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坚持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人往基层走,助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我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自从我们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后,经过多方协调,延大附院疼痛康复医学科率先进驻我院,搭建平台,对口帮扶,目前已派出4名专家坐诊,能做到沉得下去身子、稳得下来架子,自觉融入基层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减少了群众跑路进城就医困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及优秀医务人员双下沉;乡镇医院服务能力、群众就医满意度两提升,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以一级医院的收费享受高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诊疗服务,细致入微地诠释对生命的仁与爱。”
  “在帮扶前,我院的诊治水平相对薄弱,现在专家长期坐诊帮扶后,周围的群众都慕名前来就医,给我院医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帮助。我院共有60张床位,目前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并拓展了骨科、中西医内科、针灸推拿、疼痛康复等业务。踏浪前行风正劲,乘势而上铸新功。我院将继续坚持从患者视角出发,致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向群众传递出一份充满烟火气的温暖,折射出医疗服务观念的改变。努力树一流作风、创一流队伍、建一流医院。”朱延东院长如是说。
  朱院长的讲述生动再现了市区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的真实场景。这时我又回想起我院赵伟院长在例会上多次提及甘谷驿镇卫生院很快和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内心对我院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憧憬。
  “自工作室运行以来,各位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义诊、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服务辖区居民群众,为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发挥政协力量、展现政协风采。委员工作室,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工作室职能,紧盯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热难点问题,突出医疗界别特色,创新履职方式载体。一是建好阵地,二是用好平台,三要拓展服务。”局长王红光说。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工作室的建设极大地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难题。同时,让工作室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卫生界委员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议政的平台,凝聚共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