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王昶功 主持人宁滢:本期嘉宾王昶功,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安塞区人,中学高级教师。1972年任教,曾获县级优秀教师、模范党员、骨干教师奖励,多次荣获教研教改论文奖,模范班主任奖励。2015年6月退休。现为安塞区初级中学离退休干部联合党支部宣传委员。
王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劳动英雄的故事,而这位劳动英雄就是他的祖父。
王昶功:1884年,我的祖父王贺有出生在榆林市米脂县刘石畔村。1912年,在曾祖父去世后,祖父带着家人迁居到子长县安定镇刘家沟村,并在这里度过了他勤劳俭朴、刚毅坚强、忠厚善良、崇尚正义、支持革命的一生。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祖父和边区各县的400多名劳模齐聚延安,参加边区政府召开的劳动英雄表彰大会,会上祖父荣获了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笔签名的一等劳模奖状。现撷取一些有关他的生活片段,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深思念。
宁滢:您祖父的祖籍为甘肃省华池县,为什么会出生在米脂县?
王昶功:这要从我的曾祖父说起。1864年,受“回民起义”战乱影响,时年9岁的曾祖父不得不携其弟离开甘肃,一路上以乞讨为生,几经辗转后,最终来到了刘石畔村落脚,来到这里后,人生地不熟,只能一边依靠打工维持生活,一边想办法积蓄钱财娶妻生子。
1884年,我的祖父王贺有出生。曾祖父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祖父的身上。1912年,祖父带着曾祖母与祖姑姑一路奔波,来到安定镇一个偏僻的山沟里住下来。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山沟里,祖父首要解决的就是自己及家人的吃住问题,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在这个荒芜的山沟沟里开垦出了一块耕地,解决了一家人吃饭的问题,而后又在天然土崖壁上挖出一孔土窑洞,当作一家人的栖息地,解决了居住问题。此时,这个独家居住的山沟沟便自然而然地叫作了王新庄。
宁滢:后来王新庄发展如何呢?
王昶功:经过祖父与家人10余年的艰苦奋斗,曾经的土窑洞变成了3孔石窑,加6孔接口石窑,那个只有祖父一家的王新庄也变成王、刘、何、齐、姬等十几家居住。由于村中刘姓居多,村名后来便被叫作了刘家沟,是祖父热心帮助并接纳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促成了这一变化。
刘家沟村后来又住下来了许多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得到过祖父的无私帮助,因此,村里的人都很敬佩祖父。在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精神品质影响下,整个村子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成为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文明村。县里和乡上都曾选择在村里召开“爱卫模范村”现场会。
宁滢: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受祖父影响大吗?主要是哪些方面?
王昶功:还记得在我5岁时,祖父已经78岁高龄了。一天午后,我缠着祖父去山里劳动,我和祖父来到了村子脑畔坡地上,祖父将我安顿在田地一旁,便认真地刨起地来。5岁的我,最是小孩儿活泼好动的年龄,才刚过了没多久,我便感到无聊,便问祖父啥时候回家,祖父随即指着上坡上面的籽种袋说,啥时候刨到籽种袋前,啥时候才能回。当时还小的我不能明白祖父这样做的道理,多次劝说祖父无果后,我灵机一动,每次等到祖父刨到地头时,我便悄悄爬上坡去将籽种袋往下拉一截。如此三番后,很快刨到了籽种袋前,于是我对祖父说:“爷爷能回了。”祖父却指着我笑骂道:“你个龟孙子,别以为我没看见你捣鬼,我原来说的刨到籽种袋前是指日影背到籽种袋前,现在太阳还高高挂在天空,你觉得能回吗?”骂完后,祖父又开始耐心地给我讲道理,他教导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且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看我在一旁似懂非懂,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遂作罢。他自己又坚持刨到快天黑时才带着我回到家,虽然当时我没有听懂,但祖父辛勤劳作的身影与期间对我的言传身教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对我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宁滢:您的祖父是如何被评为劳动英雄的呢?
王昶功:上世纪40年代初,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困苦的时候,陕甘宁边区军民由于受到日寇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机关和广大群众在生活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边区军民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纷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我的祖父也积极地投入到这场生产运动中。此时他虽已年近六旬,但因长期劳作,身体尚健。他在满足自己一家人的粮食需求后,将剩余的粮食积极交送公粮。每年多达十余石的粮食是祖父对党的革命事业支持的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是祖父辛劳耕作一生、艰苦奋斗一生的肯定。此事过后,祖父更是先后被子长县、陕甘宁边区评为劳动英雄。
1947年,胡宗南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开始转战陕北。当时从前线负伤下来的指战员都被及时送到后方养伤。这一年的后半年,时任陕甘宁晋绥第二军分区副政委的高朗亭(建国后曾任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也随一批伤员住到我村。高朗亭副政委就留在我家养伤。当时父亲在区上工作,顾不得照顾家中。于是配合高副政委警卫员,照料高副政委的任务就由我祖父母和母亲来承担。为了使高副政委早日养好伤,重返前线,祖父和家人不惜跑上几十里路到集镇上买药,只为革命事业早日成功。他们虽不能亲上前线,但也想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成功贡献一份力量。经过祖父及家人的精心照料,高副政委在我家养了3个月伤,便痊愈了。
宁滢:当年您祖父出席边区劳模会的场景,您还记得吗?
王昶功: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在我祖父及我们家人的记忆中是永远难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的祖父和边区各县的400多名劳模齐聚延安,参加边区政府召开的劳动英雄表彰大会。会上祖父荣获了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笔签名的一等劳模奖状。会议期间,祖父和与会代表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会后,祖父心情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他说:“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只不过是辛勤劳动,为政府多交了一点粮食,就获得如此殊荣,今后更是要更加努力,为革命事业多作贡献。”
宁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有一件展品是你们捐赠的,可以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王昶功:1950年10月20日,由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发“任命王贺有同志为陕西省子长县政府委员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书”送到了祖父手里。从此,子长县政府会议室里便出现了一位头系手巾,一身农装,60多岁的政府委员。这是祖父一生劳作,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获得的无上殊荣,也是党和政府对祖父辛劳一生的高度肯定和鼓励。这张任命书,我们收藏了整整70年,于2020年9月16捐赠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1963年1月24日(农历春节的前一夜),我的祖父——一位辛勤劳作了一生的老人,他无法再听到迎春的鞭炮声,溘然长逝,走得那么安详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
宁滢:于国家、于社会,您祖父是劳动英雄,但我相信,在你们的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所有优良品格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王昶功: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和我的家人会将祖父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