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8日
报刊亭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情怀
李瑞
  城市文化建设还需不需要报刊亭?一些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北角的公交车站旁,市民赵先生坚持经营着自己“赚不了钱”的报刊亭。虽然来买报纸和杂志的人不多,但他舍不得也放不下自己的老顾客和老读者。如今,这座小报刊亭已经成为了社区周边的“小小图书馆”、居民读书看报的聚集地。在他的心里,这座城市和周边居民都需要报刊亭。
  散发着淡淡书香的报刊亭,是一座城市的“书香符号”,曾经遍布我们的大街小巷。它虽简陋不起眼,却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滋养了不少人的精神世界,是城市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阅读载体也由书纸转为电子设备,报刊亭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快节奏的生活所需,它的生存发展不甚乐观。但在赵先生以及和他一样热爱阅读的市民的心里,报刊亭依然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它仍然被需要。
  时代在变,人们热爱阅读的传统和情怀始终没有改变,报刊亭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在全面发展新科技、拥抱数字化的新时代,需求不再是常态,仅有情怀还不够。变则通,通则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和生存之道,是报刊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目前,一些存续的报刊亭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在优化布局、创新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传统报刊亭+服务”“报刊亭+咖啡”等模式,增加了手机充值、代收水电气费、票务销售等服务,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增添报刊亭的附加价值,提高整个报刊亭的利用效率。北京市朝阳区的邮政报刊亭经过改造后重新营业,除了日常售卖报刊,还邀请知名视频博主担任“阅读推荐人”,探索通过直播带货促进线上线下联动,吸引了不少人来此阅读打卡。升级转型和改造,多了人性化设计和服务,与城市发展和谐相处,这种运营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在追求技术和效率的道路上,昨日世界的守夜人,或是主动选择,或者被动留守,依然守候着一份需求。构建“书香社会”,报刊亭作为纸质阅读的一个载体和渠道,应当予以一定数量的保留,这既是对人们现实需求的回应,也是对城市文化韵味与便民温情的守护。城市更新改造中,除了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如果缺少了书香氤氲,注定没有灵魂和底蕴。
  报刊亭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情怀。期待报刊亭与时代发展并进、与群众需求合拍,在城市的街头或巷道一隅,静待纸墨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