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为矿井作地质测量 通讯员 倪小红 高龙
煤炭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做好矿井灾害防治文章是必由之路。近年来,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将煤矿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和难点,坚持“抓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总体工作思路,严格落实灾害防治“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管理举措,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速矿井技术装备更新迭代,守好安全第一道防线,全力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瓦斯治理,驯服“拦路虎”增添新动能
瓦斯,煤炭天生的“冤家”,偶尔合不来,却总也离不开。
一号煤矿积极行动,推行超前探、高效抽、严密封、强利用、综合管“五位一体”防治措施,坚持地质先行,利用物探、化探等手段,构建实施“三区联动”立体式瓦斯抽采模式,强化瓦斯灾害区域治理,全面推广钻孔施工三级防突装置,扎实推进瓦斯灾害超前治理,全力“降伏”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瓦斯猛虎”。
推动瓦斯治理是现实所需,更是企业的责任。为了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一号煤矿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引进智能打钻系统,配齐轨迹测定仪、开孔定向仪、多功能参数测定仪等设备,应用智能瓦斯抽采达标评价系统,实现瓦斯治理过程全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
瓦斯是一种热值很高的清洁能源,用对地方可以转化为造福矿山的“绿色能源”。在四号风井泵站空地上,有一座瓦斯发电站,利用国内最先进的燃气内燃机组发电,让瓦斯彻底弃“恶”从“善”,变废气为“福气”。
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四号风井瓦斯发电厂自去年4月份发电并网以来,累计发电3600万度,创收2500万元,二氧化碳减排当量19.77万吨,实现了灾害治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地质保障,从“人治”向“智治”蜕变
久违的大雨,一扫轩辕大地连日的暑气。大雨刚停,从事了27年地质工作的赵明带着他的新“助手”,来到了一号煤矿三号风井附近的林区。
一架搭载精准测绘的无人机从三号风井附近的林区出发,只需35分钟,这位无人机“队友”如同做“CT”一样,仔细地巡查八盘区地表河流水域,精准地将地表水域、地面沉降及地表裂缝等情况的高空拍摄画面,实时回传至地面调度指挥中心。
智能地质保障系统作为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基础,为了让井下各类地质威胁“无所遁形”,该矿引进应用“大疆经纬M300RTK”型无人机,并建立无人机地质保障系统,通过搭载测绘镜头与系统实时互联,接入矿井工业环网服务器端集成,实现应用过程中采集的信息同步回传、实时直播、三维建模、信息储存、二次开发、报表制作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准确的地质预测预报信息是连续实现安全生产的制胜法宝。近年来,矿井采用三维地震、槽波探测、随掘超前探测、钻孔雷达、定向钻孔等技术,开展矿井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超前综合探查,提高了煤层起伏、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等控制精度,为智能掘进和综采提供了动态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确保在远程控制条件下掘进和采煤设备与地质模型的动态耦合,为矿井决策分析、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煤尘防治,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大坝”
走进一号煤矿1014智能快掘工作面现场,空气清新湿润,微风徐徐,在矿用防爆灯强光的照射下,看不到煤尘飞舞的景象。
周景龙是该矿掘进三队一名综掘机司机,他每次开启半煤岩巷道智能快速掘进机时,煤机高压喷雾会自动开启,前端截割头上安装的除尘装置就会喷出高压喷雾,即使有煤尘“侥幸逃躲”,后方的净化水幕也会将煤尘彻底降服。
已有33年开采历史的一号煤矿,历来十分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系统建设、管控结合、源头治理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矿井综合防尘能力。
该矿把通风、防尘系统的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将防尘工作与安全生产同步安排、同步检查,严格推行综合防尘措施,积极采用“长压短抽”的混合式通风方式,对工作面通风除尘系统进行全面优化,降尘率达到95%以上。
“井下煤仓、溜煤眼、输送机、装煤和各转载地点是二次产尘的地点。我们积极念好注、喷、封、降、洗清洁生产‘五字经’,通过煤机内外喷雾,工作面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封闭式喷雾、集中消尘区等对产尘工作面、巷道回风流进行降尘、除尘处理,优化除尘环境,实现全过程管控。”该矿通风部副部长董亚楠说。
为了彻底降低巷道粉尘,一号煤矿增设全断面自动喷雾、自动隔爆装置等设备23个,定制4G无线智能降尘喷雾、生物纳米抑尘剂、智能快掘配套除尘风机,创新设计风筒内部除尘装置,全面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以无尘化清洁生产促进安全管理由“保障生命安全”向“珍爱职业健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