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基层法院,如何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怎样更好护航地方金融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子长市人民法院立足辖区实际,逐步走出一条“专业裁判”+“行业调解”+“源头治理”的特色金融解纷之路。
“专业裁判”引领金融消费纠纷高效化解
子长市位于延安北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发展,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涉金融消费纠纷也持续增长。2018年至2021年,子长法院受理案件数由2864件增至4880件,达到历史最高。
面对这一形势如何破局?在全面分析受理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子长法院决定探索推行“以专业化审判化解类型化纠纷”的审判管理思路,用专业的审判团队集中高效办理同类型纠纷,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辖区营商环境建设,是法院服务大局的职责所在。面对金融消费纠纷多、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我们决定把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作为破局的切入点。”子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文杰介绍说。
2022年8月,该院在立案庭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牵头负责的金融审判团队,成员包括2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4名书记员,集中办理涉金融机构的金融借款合同、储蓄存款合同、金融保证合同等10类金融商事纠纷。自成立以来,团队共办理金融案件243件,案件总标的1451万元,为辖区金融安全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
“行业调解”推动金融消费纠纷共建共治共享
金融审判团队成立后,专业性强、效率高成为团队的鲜明特色。“当时几乎每天都有金融机构前来立案。”审判团队成员、立案庭庭长李卫鹏说。该院审判团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金融消费纠纷的专业性和相对单一性出发,积极推动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局共同成立金融行业调解组织。
“法院提出建立金融行业调解组织,正与我们强化行业监管的职责相契合,我们非常欢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子长监管支局局长刘庭兵说。
在各方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子长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今年5月正式成立,吸纳人民调解员和各金融机构有关人员为调解员,法院提供业务指导,通过延安中院主导研发的“码上法庭”App,开展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工作。
在“码上法庭”,调解员可以化繁为简,直接将调解经过和调解结果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上传保存,由金融审判团队法官对调解过程和调解结果进行审核把关。需要申请司法确认的,双方现场提交申请,法院出具司法确认文书。调解委员会自7月开展工作以来,已调解案件20件,调解标的383万元,有效减少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为多元共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源头治理”助力金融消费纠纷预防化解
从审到治的转变,核心理念是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不断做深做实。
自成立以来,子长法院金融审判团队不断总结办案经验,逐步形成了集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司法建议、督促履行、诉讼保全等措施为一体的金融消费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组合拳”。辖区金融消费纠纷数量逐步下降,治理效果明显提升。
“真心感谢法院,不仅把这个案子结了,还帮我解决了贷款的难题。”当事人罗某在案件调解结案后说。
2023年,罗某因在网络发帖损害某银行名誉,被该行诉至子长法院。因涉及金融机构,该案由金融审判团队负责办理。
“就名誉权纠纷来说,该案事实清楚,比较容易作出判决。”承办人祁泽胤介绍说,“但是如果简单一判了之,案件效果未必能让人满意。”经过深入细致调查了解,原来是罗某以自身名义为钱某贷款15万元,该笔贷款实际由钱某使用并负责清息。后钱某因犯罪入狱,某银行向罗某追索欠款,罗某在偿还贷款本金15万元后未清偿贷款利息。银行遂将罗某纳为银行系统征信不良人员,导致罗某的儿子报考军校时未能通过政审。
为将办理一案的法律效果扩大为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金融审判团队将该案庭审搬到原告银行开展“巡回审判”,邀请该行全体工作人员旁听庭审。
庭审中,双方当庭同意调解,最终由被告罗某当面赔礼道歉、结清贷款下欠利息,某银行为其消除不良征信记录。庭后,法官指导罗某向钱某提起追偿权之诉,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罗某申请撤诉。在得知罗某近年经营养猪场,因为征信不良只能通过民间借贷高息融资的情况后,该银行依规向罗某发放贷款30万元,支持其发展农业产业。至此,本案双方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案件了结后,团队以案说法,现场为银行职工讲授了金融法律知识专题讲座,通报银行类诉讼工作中多发易发问题,帮助金融机构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针对该银行发放贷款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发出针对性司法建议。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理念认知上革新,也要从工作方法上转变。我们始终把金融消费纠纷治理作为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履行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治责任,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以高质量司法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刘文杰说。
(据《西部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