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执念为师
  对于当教师的执着,贯穿了我整个成长的人生。
  记得小时候,因为看书多,自然成为了小伙伴们佩服的“孩子头儿”。山里的孩子野惯了,每天放学回家,总会尽情地闹腾一阵子。在呵斥、责骂统统无效之后,只要说一句:“去,到小平家去,让他给你讲故事去吧。”往往都是话音未落,孩子们早跑得不见了踪影。这个时候,全村清净了,我家里却是沸反盈天——孩子们都涌到了我家,一哇声地要求我给他们讲故事。
  父母都是性情通达之人,他们见我能够将孩子们管束得服服帖帖,也很乐意我这么做。奶奶家硷畔上有两棵大梨树,一棵高而秀颀,一棵矮而敦实。树冠的阴影画出的圈就是我们的领地。孩子们在我的指挥下,按个儿高低依次排好,然后席地而坐。我呢,就坐在那棵矮树粗壮的横枝上,为他们讲那些书中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有时候也讲小人书里的革命故事,什么《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等,无论哪个,孩子们都听得很入神,特别是《聊斋志异》,那些鬼故事让孩子们听着害怕,一个个都不由地往身后看,即便是这样,还是要听,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都给他们进行耐心的讲解。
  除了讲故事,我的“业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开拓。先是教还没有上学的孩子认字,然后又是辅导那些家庭作业还没有完成的学生。以至于到了后来,孩子们放学后,连家都不回,保持着路队的方阵直接开拔到我家,等写完了作业才回去。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一个个地检查着作业,且时不时地模仿老师的口气骂上几句。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老师,且沉醉于这一角色而迟迟不愿清醒。我想,我可能模仿得太像,以至于引得大家窃笑不已。然而当我转身向后时,发现我们的老师竟不知何时站在不远的地方,正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
  那时候的孩子,对老师是极其敬畏的。我感觉自己已经冒犯了老师,心里顿时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低着头,做出认错态度极其诚恳的样子。老师过来了,却没有责骂我,反而摸了摸我的头,笑了笑,走了。
  第二天,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没有训我,反而意外地表扬了我,说我很有当老师的天赋,并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无愧于学生的好老师。
  “要想当老师,就得比别人学得更好、更多,晓得不?一个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就得有一桶水。”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很是语重心长。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只有点头,用力地点头。
  从那以后,老师有事不在的时候,我便成了临时的“代课教师”,居然还能将学生管理得有模有样。每每有村里人拿这件事夸我的时候,我分明能感觉到,父亲的憨笑中满满的都是掩饰不住的得意,眉梢眼里尽是春风。
  再后来,我初中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考入了师范,算是正式奠定了自己人生的基调——当一名教师。
  而今,从教已经二十年了,虽历经磨难而未改初衷。尽管有过几次可以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也有领导曾因赏识我而刻意提携,转行到别的单位去。我也曾动心过,然而最后都礼貌地拒绝了。有时候也茫然,觉得自己这样是不是真的很傻,但想想便释然:这么多年来,也许是因为“道德当身,故不以为惑”已然内化为精神特质,想要改变初衷,怕是永远也不能够做到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载:地藏菩萨曾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这似乎与佛法劝人凡事须放下、勿“执着”的宏旨相悖,甚至于几近乎偏执。地藏菩萨如此执念于这一誓愿,与我等为人师者执念于对学生高尚人格的重塑、不良灵魂的救赎以及为国选贤修能的初心是不是如出一辙呢?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这或许更能作为我喜欢教师这一行业的理由。
  (安塞初级中学教师 张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