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0日
红色张湾子
白水河
  张湾子村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前夜宿营地。国庆长假,我决定探访张湾子村,致敬伟人毛泽东,缅怀革命先烈,寻找红军走进吴起、走向胜利的自信,激励自己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查看地图,张湾子村位于陕西北部白于山洛河上游,属于吴起铁边城镇行政区管辖,海拔1400米,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车子驶入包茂高速延安北站,吴起朋友约定在县城高速路口接我。驱车延至吴高速,途经宝塔、安塞、志丹、吴起四个县区,车窗外一路风光赛江南。
  新时代的陕北黄土高原绿盖四野、壮美如画,宽大的山谷间延河、洛河清澈流缓,川台地里玉米棒子斜插在枯黄的秸秆上,山地苹果如山丹丹花一样映红了天,山峁上风力发电机旋转着童年记忆,延长石油采油机漫山遍野拜天磕地,南来北往的人们忙碌在城镇喧嚣中,高亢悠长的信天游爬过一道道山梁……
  行程2个小时,我们泊车在吴起铁边城镇张湾子村,随后走进张湾子毛泽东旧居。这里曾是村民张廷杰家窑院,现已修缮为铁边城镇张湾子革命旧址。院子坐北朝南共9孔土窑洞,东西长45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院落周围插满红旗欢度国庆,毛泽东曾住在西边第三孔窑洞。
  吴起朋友讲解说,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由定边县白马崾崄镇牛圈圪坨村进入今吴起境内的张户岔村,沿西川行进,下午到达铁边城镇张湾子村。那一晚,毛泽东曾借住在村民张廷杰家。
  当时,3名身穿灰色旧军服、头戴灰色八角帽的战士走进窑洞院子,与张廷杰商量能否让首长借住一晚。张廷杰就把两个儿子住的窑洞腾了出来,并叫来妻子侯孝俊,拿出自家中秋节时保存的羊肉臊子,做了香喷喷的羊肉剁荞面。首长一连吃了3大碗后擦了擦额头的汗,对张廷杰表示了感谢,还说:“一年喽,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是个好地方吆!”
  因此,吴起羊肉臊子剁荞面被誉为“万里长征第一面”。
  张廷杰、侯孝俊夫妇并不知道,那天夜里,他家窑洞昏暗的煤油灯下秘密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形成了整顿部队、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对当时和后来的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天一大早,战士们就集结起来向吴起镇进发、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终点靠拢。临行前,还留下了一个珍贵的暖水壶给夫妇二人作留念。近三十年后,张廷杰才知道,原来当年的那位首长就是毛泽东。
  聆听吴起朋友讲解,亲手抚摸毛泽东当年吃饭用过的那张方桌,我沉默无语,心中只有对革命先烈的敬佩。
  站在院门外硷畔上,脚下洛河静静流淌。这是一个窄狭的V字形山谷,洛河在此拐了个弯,天然形成乾坤湾之势。我想,张湾子村名的由来大概如此。
  当年,村子的公路在洛河边,由于河床下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筑高了路基。2025年是长征胜利90周年,吴起县决定把吴铁公路改建成一条马拉松赛道,现已开工建设。届时,延安人民诚邀国内外朋友重走长征路。
  张湾子村处于洛河凹岸,小村居住不到十户人家,依山抱水,向阳避风,易守难攻,清静安然,堪称风水宝地。
  紧邻革命旧址西北角下新建一户院落,居住着张廷杰的孙子张某。张某长期经营吴起羊肉臊子剁荞面,世代讲述着毛泽东与张湾子村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当天,我们也品尝了毛泽东称赞的吴起羊肉臊子剁荞面。
  如今,在党的政策支持和红色旅游带动下,张湾子村开始发展舍饲养羊,建起小香菇生产基地,经营大棚瓜果蔬菜,种植红花荞麦和杂粮等,力争建设美丽乡村——张湾子限量版。
  毛泽东手书“张湾子”三个字,刻在革命旧址户外石砌墙上,凸显一抹中国红。
  走出张湾子这个小村庄,我越发坚定地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