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山梁上,满园满树的大红苹果香飘四野,赵永东、刘润喜等果农们都在各自的园中忙碌,丰收的喜悦灿烂绽放在每个人脸上。
同一时刻,曾经扎根南沟村10多年、誓要带着南沟人通过种苹果、通过“三变”改革过上好日子的张光红,正在安塞区沿河湾镇和同事们走街串巷、调研全镇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去年2月来到沿河湾镇,作为镇人大主席,主要分管全镇人大、信访、重点镇建设工作。”张光红说,南沟人现在的好生活,正是他13年前刚到南沟时梦里都想看到的。
时间回到2011年10月,张光红初来南沟时面对的到底是怎样一个村子?
“典型的贫困村,‘三难’当前——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张光红回忆,村里基础条件薄弱,只有两三米宽的一条土路,村民走起路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打电话需要爬到半山腰才有微弱信号,通信不便。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土地大多弃耕撂荒,村集体经济是“空壳子”。全村345户1009人,其中贫困群众45户118人,贫困发生率为12.6%,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2375元。
南沟“难”,咋弄呢?搞产业。
张光红用一箱从超市买的好苹果,给村民算种玉米和种苹果的收支账,转变了南沟人的产业观念:发展苹果,一步一步让南沟村的土地都种上苹果树,一天一天让南沟人的日子过得比秋天的红苹果还红火。
政府支持修了生产路,开撂荒地、买苗子、铺地膜,全村大人娃娃全都自发上山栽果树。“老百姓的心最纯,咱带着大家奔好日子,村民就实心实意地跟着干。”张光红说,2012年,南沟村基本实现了苹果产业全覆盖。
然而,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苹果产业刚起步、尚未见效的南沟村,窑洞大部分严重受损,少数就地坍塌。贫困的南沟村,灾后重建工作陷入困境。
穷则变,变则通。如何变?抓党建。
村集体无力,村上没有“主心骨”。张光红把目光锁定在南沟村共产党员、外出创业的致富能人张润生身上。
“没想过回来,当时外边生意干得正好。但光红一次次找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驻村干部一心扑在南沟,我作为南沟人,咋能不为南沟发展尽力!”张润生回村了。
“领头雁”回归,2014年,南沟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与帮助下进行换届选举,建立了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灾后重建就是检验。新的党支部带领村民盖房子、修道路,解燃眉之急。国家灾后重建政策提供相应配套资金,2014年年底,南沟村39户村民的住房全部建成。
主心骨的作用凸显,村集体的力量强大,党支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南沟村破解“三难”,在灾后重建中涅槃重生。“党支部说话有人听了,村上什么事都好办了。”张光红和张润生心中欣慰。
但南沟人种上了苹果树、住上了放心房,穷日子却还没变。“变”依旧是关键。这一次,是“三变”,以“三变”解“三难”,用“三变”换“三赢”。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脱贫攻坚吹响冲锋号。南沟村迎来发展分水岭。
“我们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坚持‘村企共建、合作双赢’理念,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激发南沟村发展活力。”张光红说。
资源变资产,组建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全村除村民宅基地、老果树地之外的22500亩闲置低效土地全部确权入股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激活沉睡资源,共建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资金变股金,组建安塞格桑花谷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资金70万元,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与南沟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旅游扶贫停车场,合作社和群众按股分红、保本保息、收入托底。农民变股东,2015年,南沟村72户206人以1060亩土地入股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群众持股49%,果园收益后净利润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南沟景区建成后,农民又成为产业工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持续推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南沟村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发展三方互惠共赢局面。2018年,南沟村“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00元,退出贫困村序列。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考察时对南沟村苹果产业给予高度肯定:“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两年来,南沟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通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三驾马车”,把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2023年南沟村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1500元,村集体经济由0收入增长到2023年的63万元。南沟村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南沟)现代农业园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验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23年2月,张光红获评第六届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同月,他从高桥镇政府一级主任科员调任沿河湾镇人大主席。
“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张光红来到沿河湾镇,迅速投入新的工作。
在沿河湾镇,张光红抓好人大工作主责主业,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与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千万工程”建设、营商环境提升、基层综合治理相融合,沿河湾镇在全市率先创新推出代表线上履职服务平台“延河e站”,用数字赋能方式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组织带动全镇81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推出“四个一”信访法治化工作机制,系统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乡村治理。近年来,沿河湾镇扎实推进重点镇建设,全面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延塞一体化发展核心区,镇区内安塞高新区目前已有72家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动能智慧园区、化工园区为主的高新产业园区,2023年实现产值53亿元。
“‘人民满意’是给公务员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大激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沉下心、扑下身,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张光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