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艳 谷嫦瑜
金秋时节,延安各重点园区加快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田畴沃野间,热闹的丰收场景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共签约项目175个,总投资824.75亿元,延安的发展潜力尽显……
近年来,按照推进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我市持续抓好“稳控转”“土特产”“扬挖补”“新赛道”“硬支撑”,结合延安产业现状,形成7大产业集群、25条主产业链的“7+25”特色产业链群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延安市产业链群图谱,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优势能源产业“聚链成群”
延安是陕北地区能源化工企业重要集聚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对延安来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怎么转?延安聚焦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目标,以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按照“链群结合、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发展思路,推进优势产业延链、特色产业强链、短板产业补链、缺失环节建链,推动经济固根基、强弱项、优结构、提质量。
走进位于富县工业园区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只见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由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是富县工业园区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正丁醇等化工产品。我们将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深度结合,实现碳氢互补、资源高效转化与综合利用。”该项目工作人员张保魁介绍说。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这些关键词已成为我们的标签。这背后,是众多企业对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懈追求。”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永智说。
富县工业园区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以集约绿色项目招引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园区共吸纳就业2899人,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136.12亿元。
这只是延安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延安坚持做好煤油气“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化工及先进制造等工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非能产业和新能源,一批重大能化产业和制造业项目产能加速释放,全市化工产品种类达40多种,能化产业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的跨越。
面对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已成广泛共识。
从石油、煤炭到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如今的延安,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累计并网新能源装机373万千瓦,其中,风电283万千瓦,光伏8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装机160万千瓦,增幅达75%。2023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
“土特产”长成“大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障,发展农业的根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秋日的陕北,天空湛蓝,微风拂过,果香四溢。果树上满是红彤彤的苹果,果树下果农们忙着采摘、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在洛川县槐柏镇洼里村果农路红珍的果园,只见矮化密植的果树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精准滋润根系,防雹网成为阻击冰雹灾害的利器……
“我的苹果个个都是好果子,都能卖上好价钱。”果农路红珍说。
品质优、销路好,苹果丰产丰收离不开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苹果全产业链条让延安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苹果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工人分拣、包装后,一颗颗果形饱满、色泽鲜艳的洛川苹果被装入精美的纸箱内,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延安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近年来,聚焦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我市坚定不移发展苹果这个“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组建延安苹果研究院,加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研究和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应用,建成全国最大的苹果种质资源圃,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总面积的94%,成为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全市近百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1%、专业县镇村果农收入的90%以上来自苹果产业,2023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32.8万亩、产量464.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06.7亿元,“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名列全国水果类前茅,延安苹果在全国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68%。
不仅是苹果,如今,包括谷子、糜子在内的陕北小杂粮也成了延安农民增收的“致富粮”。
从种植端的品种改良、机械化应用、“订单农业”模式,到加工端的技改升级、提升附加值,再到销售端的电商直播、网店铺货,线上线下全面发力……延安还把杂粮产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打造农耕体验、休闲观光联合体,将产业链向文旅、商贸等领域延伸。
目前,“延川红枣”“黄龙核桃”等8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小米”“宜川花椒”等33个品牌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赛道”集聚“新动能”
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延安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2月8日,陕西省政务数据异地灾备业务落户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标志着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与延安市的友好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标志着延安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延安新区产城融合实现了新的突破。此次合作,将促进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省内唯一提供永久性稳定可靠数据灾备的平台。
今年5月21日,“无锡·延安”智算中心、中国移动陕西AI算力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延安智算中心揭牌,标志着延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步入运营期,掀开了“西数延算、西数延存”和延安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无锡·延安”智算中心项目以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应用目标,融入了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性,可支撑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预训练和推理、AIGC等主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及大气模拟、地震模拟等AI4S科学应用,是陕北唯一具备A级认证的核心数据中心,也是陕甘川同级别地市中可拓展性最大的数据中心。
迈向新起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已然成为赋能未来的重要风口。
5秒能发热的石墨烯电热膜、可移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用于高科技领域的闪烁晶体材料……走进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企业正在有序生产。
目前,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已成功引进入驻企业28家。2023年工业产值达到8.5亿元,较2022年度增速为30%,初步形成高分子膜、石墨烯等新材料和机泵一体化、新能源储能等先进制造产业布局。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吴起县工业园区的光伏导电连接材料加工生产基地项目现场,20条光伏焊带生产线上的设备高速运转,开足马力忙生产。
看起来不起眼的光伏焊带,其实是光伏组件主要的电气连接部件,用于收集光伏电池片转化的电流。焊带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优劣,关系到组件的发电效率和成本控制。从一根细细的铜丝,到稳定性极高的焊带,远比肉眼所见的更加复杂。
“一卷长几万米的铜丝,我们能做到每段的指标都能达到客户要求。”光伏导电连接材料加工生产基地负责人李盼锋说,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占地面积3.96亩,计划建设50条生产线,主要包括光伏焊带一体机、拉丝机、自动化包装流水线、制氮机、空压机等设备。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能27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
纷至沓来的合作伙伴、前景广阔的高端项目、日新月异的特色园区为产业发展“新赛道”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截至目前,吴起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6家,其中五上企业28家,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67亿元、增长59.8%,营业收入25.54亿元、增长27.4%。
秋高气爽,热潮涌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延安正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未来发展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