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一壶老酒慰乡愁 一片冰心系民生
——记市人大代表、宜川兴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玉
    ● 刘金玉(左)直播带货中拓销路

  记者 高乐 高欢
  在宜川县,有一位传奇女性——刘金玉。她与宜川稠酒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赞歌,在这片土地上久久传唱。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精明能干的女企业家,从一名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创业者到情系家乡、尽心履职的市人大代表;将一家不起眼的手工作坊发展成宜川乃至陕北稠酒行业的翘楚,将宜川稠酒从传统的地方美酒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特色产品,刘金玉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她就像家乡那壶老酒一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越陈越香,成为宜川人民心中的骄傲。
  在刘金玉的努力下,“宜壶稠酒”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荣获第14届中国杨凌博览会“后稷奖”,公司被纳入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宜川稠酒制作技艺”被纳入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金玉本人也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第七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创业之路:人勤酒香飘四方
  刘金玉出生在宜川黄河岸边的普通农家,家庭经济的拮据使她早早辍学。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她心中的梦想,她继承了母亲坚韧、勤劳、乐观的优秀品质,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金玉和丈夫从经营烟酒副食门市开始,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她并未满足于此,一颗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九十年代到2000年初,宜川县城的大街小巷,担着茶壶叫卖“稠酒——”的吆喝声,就像一段独特的旋律回荡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一碗碗酸甜可口的稠酒,是宜川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勾起了刘金玉童年的美好回忆。母亲制作稠酒的画面在她脑海中浮现,从浸泡软糜子、磨面、蒸面、拌麯,到入缸发酵,再到熬出那一碗碗甜美的稠酒,那是她童年最甜美的回忆。
  凭借着对传统酿造技艺的熟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开办一家专门生产稠酒的手工作坊,让宜川稠酒能够批量生产,以干净卫生且味道纯正的品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一决定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刘金玉顶着各方压力,四处奔走,克服了发酵、杀菌、包装、储存等一系列难题。就像一位执着的工匠,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她坚持用传统工艺生产宜川稠酒,以过硬的品质叩开了市场的大门。
  “好酒不怕巷子深。”随着产品逐渐走俏,小作坊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07年,刘金玉注册了“宜壶稠酒”品牌;2009年,成立宜川兴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公司化运营的新篇章。
  公司规模扩大、产品得到认可后,刘金玉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她深知科技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从2016年开始,她积极争取与中国矿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合作组建了研发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
  这一过程犹如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长征,研发团队长达四年驻厂,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有时候,仅仅因为一个小细节,成千斤的原料就不得不被倒掉。但她始终坚守初心,亲自参与研发,最终改良了宜壶稠酒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选用宜川产的宜壶稠酒和苹果、梨汁为原料,将宜川苹果、酥梨等优势产品与宜川稠酒传统制作技艺相结合,采取调配、稳定、杀菌等技术,研发推出了“壶口飘香”稠酒果汁饮料。这是一款可以直接饮用的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时尚健康饮品,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在刘金玉的精心经营下,宜川稠酒从传统的家庭酿造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产品远销西北五省,甚至走向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一独特的地方美酒。
  帮扶之举:致富不忘家乡人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长足发展。作为企业负责人,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带动更多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刘金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她心中始终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将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列为公司的一项重大事务。公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24个就业岗位,根据村民的身体状况分配合适的工作,逢年过节还会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同时,创新实施“户企联合”的方式,将软糜子种子分发给村里的贫困户,并提供技术指导,最后回购贫困户种植的软糜子,为群众收入提供保障。
  在当地,提起宜壶稠酒对贫困群众的关怀,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2020年,该公司被授予“国家级扶贫就业工坊”称号。
  刘金玉还热衷公益事业,多次组织和参与关爱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她带领企业积极落实防疫政策,同时为一线防疫人员多次捐款捐物,还为驰援宝塔区疫情防控的98名志愿者送去了新年大礼包。
  寒暑易节,年复一年,刘金玉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履行着社会责任,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为身边需要的人带去光和热。就是这样有情怀、有魄力、有温度的她,和她的宜壶稠酒一样赢得了好口碑。
   履职之责:建言献策践初心
  2021年12月,刘金玉光荣当选宜川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2022年3月,又当选延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刘金玉深知,人大代表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为人民代言、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她积极参加延安市人大、宜川县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活,倾听百姓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或议案提供有力依据。
  在宜川县人大组织的对该县2023年1月至9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民生实事办理及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情况的调研中,刘金玉提出有关改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条。2023年11月,她参加了“检民同行”检察开放日活动,针对食品安全、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提出2条意见建议。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金玉积极建言献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针对农特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她提出了《打造黄河沿岸区域化特色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新业态》的建议。她看好直播电商的潜力,希望通过搭建特色电商直播基地,建立起电商业务发展矩阵,同时,为返乡农民工和入孵企业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全方位孵化地方区域性特色农旅产品和网红特色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履职期间,刘金玉积极为群众代言发声。针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规模和品牌不突出的问题,她提出《政府倡导建立农产品推广销售综合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建议,旨在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她提出《非遗文化进校园赋能教育》的建议,希望党政部门支持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课堂,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同时促进非遗进景区,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此外,她还针对宜川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问题以及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议案。这些建议大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落实。
  作为人大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刘金玉经常深入周边村、社区,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宣传法律知识,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身为企业负责人,她常常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刘金玉,这位宜川大地的女儿,就像一本充满故事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奋斗、奉献和担当。她难舍家乡的这一壶老酒,而这壶老酒也因为她的坚守与奉献,愈发醇香浓郁,成为宜川的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