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8日
一位老师的幸福
    ● 马军科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有一名带班多年的班主任——马军科,在他的班上,曾有这么一位很让人心疼的孩子——晓月(化名)。
  那一年,初一刚入学时,马老师就了解到晓月家中经济条件不好。晓月家中姊妹三人,父母靠平时做些农活、打点零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在那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意外车祸中,孩子的爸爸和舅舅不幸去世,妈妈头部严重受伤。这个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
  马老师得知情况后心情十分沉重,对晓月很是牵挂。晓月平日里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是个好苗子。如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光是丧葬费和孩子母亲的治疗费就远远超出了这个家庭的承受范围。开学后孩子还能不能正常上学?后面的日子要怎么过……
  思来想去,马老师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校领导,学校秉承着“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义务教育阶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决定减免晓月在职院附中学习期间的所有学杂费。
  开学后,晓月又如期坐在教室里学习了,可马老师却还放心不下。心理上的巨大创伤已经让晓月备受折磨了,但目前还有一个更急迫的问题:晓月的生活太苦了。当时学校并不要求学生每天身着校服,但无论天气如何她总是一身校服,只因没钱购置衣服,更让人揪心的是,她连饭都吃不好。
  中午放学后,马老师好几次从窗户上看到独自在教室的晓月,有时候是馒头上撒点方便面调料,有时候是白米饭配点咸菜,再喝点白开水就算是一顿正餐了。每每这时,马老师心酸的泪水都只能往肚子里咽。马老师向孩子的妈妈求证过,晓月之所以如此节俭,是因为她想省点钱给自己的妈妈买药治病。
  于是,马老师召集了班上的班干部,想要发动同学们一起帮助晓月,没想到孩子们也有这样的想法。
  有了同学们的支持,这事儿还得尊重晓月的个人意见,马老师可不想让孩子产生“被救助”的心态。他提前找晓月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沟通,并告诉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老师和同学们想与你一起共渡难关……晓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含泪点了点头。
  很快,班干部就制作了一个爱心箱,你一块、我五毛地为晓月献爱心。除了本班的老师同学外,不少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孩子也参与了进来。
  人多力量大,大家的爱心善款凑起来居然高达18652元,远远超出了马老师的预期。马老师说:“有了这笔资助,孩子可以好好吃口饭了。”
  后来,晓月成绩优异,得到了西安富士达公司的长期结对帮扶,该公司不仅支付了孩子后期的学习费用,还按月给孩子提供基本生活费用。
  初中毕业后,晓月以优异的成绩被新区高级中学录取。如今,她已经成家,开始自主创业。
  多年以来,这对师生一直互相挂念。现在,马老师依旧会像一个父亲一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给予支持和引导。对于晓月而言,马老师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晓月前行的路。
  如今,马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坚持了21年。提起教育,马老师说:“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就行了。”无论哪届孩子,教育的路上,马老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为这就是马老师“最幸福的事”。
  (通讯员 王丹 记者 樊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