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
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精神家园
——延安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记者 李星棋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在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大量的物质和精神遗存。
  在全市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45处革命旧址,19座革命类纪念馆,43673件(套)馆库藏革命文物……见证了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历史跫音不绝,文明辉光日新。
  近年来,延安以守护好中国革命精神标识为重要使命,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延安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抢抓机遇 推动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冬日的暖阳普照圣地延安,位于中心城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以前老馆展览空间狭小,展览内容简单,新馆建成投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副馆长柯延鹏介绍,新馆以“革命熔炉光辉旗帜”为主题,通过四个篇章生动再现了抗大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自新馆建成投用以来,参观游客超过16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提升改造是延安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6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延安被列入革命文物专题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随即,延安以建成“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和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四大战略为目标,确定机制体制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文物宣传传播、教育培训、文旅融合等24大项56小项任务,组织36个市直部门、13个县(市、区)全力以赴务实推进。
  ——将示范区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考核指标;
  ——凤凰山、桥儿沟、杨家岭等2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工程和延安博物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建设改造工程等被列为国家、省级重点项目;
  ——先后投入1.45亿元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示范区创建,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招录专业技术人员68名,提拔任用47名干部,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
  创建启动以来,延安自觉扛起“红色血脉”传承人、“民族根脉”守护者的使命担当,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推动创建工作往实处抓、往深里走。
  今年1月5日,在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为延安革命文物等6家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延安建成全国唯一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守正创新 用“延安模式”保护利用革命文物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延安抢抓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重大机遇,潜心为国护宝,统筹实施革命文物与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有效利用,探索形成了“六项机制抓保护”“六个融合促发展”的“延安模式”。
  延安建立法规保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整体保护机制,完善安全长效机制,实施共建共享机制,构建立体展示机制,革命文物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得到有效呈现。
  ——坚持老城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原则,延安先后投入128.71亿元,动迁7.6万户28.9万人,完成宝塔山、杨家岭旧址等周边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实施西北局、南泥湾等片区保护项目。累计投入13.55亿元,维修保护107处市保以上革命旧址。
  ——开展寻根溯源活动,与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100多个历史传承沿革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按照“综合博物馆+专题类纪念馆+旧址”展示方式,实施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级博物馆改陈布展,完成延安博物馆、抗大纪念馆等5座场馆建设,让革命文物“发声”、历史资料“说话”。
  坚持“六大融合促发展”,延安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机融合,推进革命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延安打造以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以红色之旅、祭祖康养之旅为主的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延安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亿元。
  ——坚持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思路,积极发展“红色+农业”“红色+研学”模式,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等22个村入选中组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圣地河谷·金延安”“万达红街”“南泥湾红色小镇”等红色文化主题街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凸显红五星、窑洞等红色革命元素,构建革命圣地城市意象。
  ——持续推动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和芦山峁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清凉山万佛洞石窟等5处“国保”石窟数字化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在“延安模式”的保护利用下,延安革命文物独特价值持续彰显,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更加靓丽。
   改革创新 更高水平传承弘扬延安特色文化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如何将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延安一直在探索。
  示范区成功创建后,延安将“持续巩固提升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主阵地、先行区和试验田”列入2024年度重点任务和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建立“月通报+季总结”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在提升保护上,全市革命旧址群、馆藏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杨家岭革命旧址等8处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与外交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芦山峁考古遗址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延安段建设工作积极推进。
  ——在展示体系上,积极推进“架桥-斯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专题展”展览、中宣部旧址复原与辅助陈列、杨家岭中央组织部旧址以及延安新闻纪念馆改陈提升项目。
  ——在资政育人上,发挥延安“大学校”作用,持续打造全国红色教育首选高地,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常态化开展“革命文物开学第一课”“延安精神云思政课”等活动。
  ——在文旅融合上,不断提升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地5A级等景区品牌影响力,加快创建南泥湾4A级等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推出革命文物数字交通卡,宝塔、“七大”礼堂造型创意雪糕,“小青马”文创产品。截至10月底,全市2024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413.97万人,同比增长11.00%。
  巍巍宝塔,光芒永放;滚滚延河,初心永恒。
  站在新的起点,延安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更好统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延安成为新时代千千万万人心之向往的信仰高地,为全省、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事业提供延安经验、贡献延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