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5日
为繁荣延安科普创作踔厉奋进
    ● 嘉宾刘春玉
  主持人宁滢:本期嘉宾刘春玉,1943年出生,1962年参加工作,曾在富县和延安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工作,2003年退休。中共党员,高级编辑、高级记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科学普及、文化、新闻、科普创作、慈善与老龄事业诸领域多有建树。本期,刘春玉为我们讲述他为繁荣延安科普创作的奋进历程。

  宁滢: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科普创作,当时的初衷是什么?
  刘春玉:我参加科普创作活动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1987年7月,我历时9个月主编的科普知识类图书《全国知识竞赛精选三千题》,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0.9万册,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我的第一部科普图书。1989年9月,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第一》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工具书,是我用5年时间收集整理编撰的。1989年我从事科普工作后,接触了延安许多科技工作者,我对科技工作者历来十分敬重,他们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闪耀着理性的光华,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在黄土高原腹地,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圣地的再度辉煌默默奉献,用生命的光焰点燃老区经济起飞和社会发展的火炬,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我十分专注地为延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摇旗呐喊,这种专注和热爱也许就是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初衷,也是一种责任。
  宁滢:在您笔下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也诠释出了一个个写作者的社会担当和责任。请给我们说说您采访科技人员和写作的故事吧。
  刘春玉:采访是一件辛苦的事,要学会和科技人员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与他们交谈,跟随他们参与科技一线的具体活动,挖掘他们精神世界的闪光点。我常常是白天采访,晚上回来整理笔记,感觉成稿了才动笔写作。我笔下的科技人物,大都是默默奉献、贡献突出的科技工作者,像为延安苹果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路树国,为延安电力事业作出贡献的邢晨,为黄龙薄皮核桃产业作出贡献的高尚峰,为小麦丰产作出贡献的李喜彦,为连中三元却艰辛的李炜,“图的就是心好”的高峰,“牧歌悄悄唱起”的张金山,“光明使者”吴栋,“桃李芬芳、良医济世”的缑建华,“天使”礼赞的冯义朝,“情倾热土谱华章”的杜翠萍,情系“山药蛋”的闫当萍,“一颗红枣一颗心”的刘玉忠,吃“射线”的掌门人王为真,“甘为石油献青春”的迟静等等。20多年里,我采写并发表了180多位科技工作者的人物专访、报告文学、通讯近200篇,结集出版了7部科技人物集。亦和他人合编了《圣地人物礼赞》《圣地科技之星》《科星绚丽映青春》等书籍,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赞美。我也被广大科技工作者誉为“知心人”。1999年,我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这在陕西科协界尚属第一位。
  1997年6月,我与王冠、张效良、赵玉瑞联合创作的长篇科普专著《选择·烟草或健康》一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向当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0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献礼的作品,受到中外专家好评,获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我从1984年起,历经17年时间收集、整理、编撰的大型科普工具书《创举·共和国第一通览》,于2000年8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词条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各条战线,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6000余项首创成就,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是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科普大作。
  宁滢:科普创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是延安时期科普创作的重要特点,在您的科普创作中是如何继承和发扬的?
  刘春玉:延安时期的科技事业、科技创新和科普创作是延安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经3年时间收集、整理、撰写的两篇科普论文《延安时期科普创作概论》《延安两个时期的科普创作发展探析》,在《陕西科协》《华圣文化》陆续刊发,阐明了我们要继承延安精神,让科普创作的活力在生动的科普实践中竞相迸发,就是要创作出更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普作品,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2002年,延安市科普创作协会成立,我当选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退休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普创作。根据我曾担任中国农函大延安分校副校长且从事农民技术培训多年的实践,我深知农民致富迫切需要掌握先进实用技术,我和时任市科协主席姬乃荣一起,组织了20多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历时6年,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撰写了适合区域主导产业开发的18本书稿,丛书以其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而深受农民欢迎,被农民誉为“掌中宝”,被广泛运用于延安市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教材,被中国农函大选为乡土教材。在延安培训农民20.7万人次,间接产生经济效益15.57亿元。丛书获延安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被延安市政府授予科学技术三等奖,经陕西省科普作协推荐获中国科普作协参评优秀科普作品奖。随后我们又组织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编撰了《社区科普知识丛书》一套5册,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省、市社区科普系列图书的空白。
  宁滢:据了解,您的科普创作活动和新闻媒体互相配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您是如何协作配合的?
  刘春玉:为了拓展科普创作领域,我和新闻传媒密切合作,与延安电视台联办《科技之路》栏目,由编创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精心策划,就延安的科技发展探寻、实用技术推广、科技人才推介、致富信息交流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科普宣传。两年多时间,制播125期,收视受众达1.3亿人次,收到了传播快、受众多、观念新、印象深的效果。与《延安日报》联办《科普大观园》《土专家 田秀才》等专栏,传播实用技术300多项、科普知识1500条,深受农民欢迎。我主持市科普作协期间,帮助50多位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编撰出版了《大棚菜实用技术精选》《质量检验检测丛书》《中老年生活保健知识精选》等40余本书籍,繁荣了延安的科普创作。我亦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陕西省科协推选,参加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五届理事会理事。这在地市级科普作家协会还是全国第一位。会上,我和叶永烈、洪昭光等百位著名科普作家一起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荣誉称号,受到大会表彰。
  当选中国科普作协理事后,更激发了我的科普创作热情。2010年以来,在市科协姬乃荣、赵燕、郭兆茗等领导的重视下,我们编撰了《延安科学发展论坛》丛书一套5册、《延安科学技术协会史略》和《筑梦科协》丛书一套7册。从2019年到2024年7月,我作为执行副主编应邀参与《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志》和《延安开放大学志》的编纂工作,两部志书均已出版发行,在此期间和郭齐顺馆长、胡延文校长先后分别组织馆内青年才俊和学校教师编撰了《启智》丛书一套5本和《课程资源建设揖丛》一套7本,两套丛书中有10本是科普类书籍,其中的《“规划”“纲要”中的科技知识》一书就是我和胡颖、刘阿惠用1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编撰的。丛书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区科普教育向纵深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我的专著《圣地科星璀璨》等3部书出版发行,著名作家高建群应邀以“圣地人物一时新”为题作序,文中称:“在春玉先生笔下,延安人物一时新。芸芸众生,可谓延安新时期壮美的人生画卷,改革开放30年恢宏的社会缩影。”
  宁滢:多年笔耕不辍,尤为艰辛,如今您已是耄耋老人,今后还打算继续写作吗?
  刘春玉:几十年的笔耕中,我为读书写作而煎熬,亦快乐,当倾力写出这些人物执着奉献的精彩篇章时,会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的高尚拍案叫绝,也逐渐和这些人物相识、相知、相熟,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个中的劳累也就释然了,快乐也就扑面而来,这种读与写的乐趣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科普创作伴我进步,伴我成长,给我力量,给我荣光。为繁荣延安科普创作,我要继续不懈努力,踔厉奋进。
  最后请让我以一首藏头诗结束本期访谈吧。
  科技第一生产力,普及全民须牢记。创新处处见真知,作品篇篇显启迪。四秩走笔华发稀,十足耕耘硕果集。年步复兴时代新,
  铭记初心尤踔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