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早期知延州最有建树者,首推李若谷。李若谷,字子渊,祖籍徐州丰邑(今江苏丰县),后落籍河南缑氏。进士出身,历大理寺丞、宜兴知县、广东连州知州、亳州通判,以长于度支财赋而知名,升迁度支员外郎、户部判官,再出任京东转运使,徙知陕州(今河南陕县),改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天圣间(1023—1031)调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滑州(今河南滑县)期间,修堤筑坝,治理水患。天圣八年至十年(1030—1032)以右谏议大夫出任延州知州。
李若谷知延州期间,“(延)州有东西二城,夹河,夏秋水涨,岸屡崩,费役不可胜。”李若谷以在滑州的治水经验,命工匠以块石砌筑河堤,并嵌入木椽牵引加固,“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坏”。当时延州的官仓,苦于木料、砖瓦缺乏,多依山凿洞而为,容量有限,储粮也容易霉坏。李若谷命依山建造土囤,每囤可储粮两万斛,不但扩大了仓储能力,还避免了霉坏,有力保障了边防将士供给。这种露天粮囤法也为其他州郡所取法。
李若谷宦历丰富,每到一处皆政绩卓著,官至副丞相参知政事。后以耳疾,以太子少傅退休致仕,八十高龄时谢世。赐赠太子太傅,谥号康靖。史家赞曰“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子李淑,孙寿朋、复圭,均进士及第,官居要职,俱见《宋史》卷二百九十一《李若谷传附李淑、寿朋、复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