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讲,婚姻家庭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即使不婚不育,也不可能逃离婚姻家庭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来源于家庭,自然需要回归于家庭,而回归家庭的唯一途径则是婚姻,因为合法婚姻是生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合法婚姻的保障,孩子的归属就成了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始于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这种变迁自然也包括婚姻家庭的变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也在增强。于是,维系传统婚姻家庭的因素或规则在减弱,甚至于消失。令人无可奈何的是,现如今的晚婚晚育、不婚不育、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断层等问题又与婚姻家庭问题密不可分。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存在的前提,人口再生产又必须依靠婚姻家庭作保障,才能使人口再生产有序进行。可见,婚姻家庭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多么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需要高度关注婚姻家庭的变迁,对婚姻家庭多作研究。
近日,杨菊华教授的《婚姻家庭社会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婚姻家庭社会学》的正式出版,是对婚姻家庭变迁的积极回应,是对现实婚姻家庭问题的积极应答,同时,也是目前最新的婚姻家庭研究著作。在本书出版前,国内关于婚姻家庭最新的研究著作距今也已有四年之久,所以,即使没有作过婚姻家庭方面的科学研究,仅凭直观感受,已能洞察到四年前的婚姻家庭问题与今日已有诸多差异和不同。因此,社会现实需要一本最新的婚姻家庭研究著作,以回应社会变迁带来的婚姻家庭变故和问题。《婚姻家庭社会学》一共四个部分,共十二章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婚姻家庭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婚姻家庭的历史流变”;第二部分阐述了“恋爱与择偶、婚姻缔结与经营、婚姻解体与再造”;第三部分阐述了“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第四部分阐述了“性别与家庭、工作与家庭、技术与家庭”。由此不难看出,本书最明显的特征是基础性与前瞻性紧密结合。没有基础性的婚姻家庭知识,就难以了解什么是婚姻家庭并难以回应现在婚姻家庭的现状,而没有前瞻性的研究,则难以探寻到未来婚姻家庭重点研究的方向。
《婚姻家庭社会学》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学习的工具书,也因为其语言的通俗易懂,自然也可以作为对婚育家庭感兴趣读者的科普读物。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是对当下婚姻家庭现状的积极回应。本书的出版,对国内婚姻家庭的研究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明了今后国内婚姻家庭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婚姻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变迁影响着婚姻家庭变迁,婚姻家庭变迁反过来又加快社会变迁。
当前,婚姻家庭在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已经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如何消除这种消极作用,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是婚姻家庭研究的关键所在。婚姻家庭问题是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复杂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是单一的,尤其是不能仅从个人层面去理解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要有宽阔的视野,探索从制度和文化方面寻找突破口。婚姻家庭出现的新变化,不仅挑战着传统的婚姻式家庭,也挑战着原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所以,“急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突破”。婚姻家庭问题是系统性问题,牵扯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变迁如此快速的今天,急需一本比较权威的著作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以了解婚姻家庭之知识,推动婚姻家庭相关问题之研究,继而发现婚姻家庭问题之症结,最后助推婚姻家庭问题之解决,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健康的细胞。《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出版非常及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诚如作者所讲,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丰富的理论、翔实的知识、有趣的案例介绍,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家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推动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出版,进一步彰显了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在人们步入婚姻家庭的阶段前,要想获得对婚姻家庭的正确认知,最简单的捷径就是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要把婚姻家庭教育更加重视起来,一是要将婚姻家庭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二是要加强婚姻家庭教育,应将《婚姻家庭社会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在高校开设;三是婚姻家庭的知识确实需要通过教育来学习,以避免在经营婚姻家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难题,至少对一些问题先前有了一些认知和了解,而不至于盲目产生错误的想法,甚至是错误的举动。总之,《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出版非常及时,也非常需要尽快开展相关的教育,从而积极回应社会变迁中的婚姻家庭现状,并积极应对当前的婚姻家庭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