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吴欢显 主持人宁滢:本期嘉宾吴欢显,1952年7月出生,陕西省清涧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为甘泉县插队知青,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延安市延运集团政治处宣传干事、团委书记、专职党支部书记,2007年7月退休。业余时间喜欢书法、国画,在延安老年大学、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书画培训班、延安电大、社区夜校等学习书画艺术。现为延安书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延安鲁艺书画院副院长,延安市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法人代表,延安女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民进延安开明书画院特邀书法家。多次参加各类书画展并获奖,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
主持人:吴老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延安革命纪念馆。
吴欢显:延安革命纪念馆创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70多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不断充实发展、提高,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献资料等全面再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领导中国革命战斗生活13年的光辉历程,完整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成熟发展,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延安革命纪念馆曾经的讲解员,担负着学习、宣传、讲解好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责任,何其荣幸。
主持人:您当年是如何进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的?
吴欢显:1970年元月,延安地区圣地管理组举办了一期由延安地区各县市选送的近80人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学习班”,主要学习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的革命实践和各旧址的简介内容。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培训,考核试讲,从中选拔30人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及旧址担任讲解工作。1970年3月2日我们进馆开始了讲解宣传工作。延安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7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国宾、贵宾前来延安参观学习,工作量大,接待任务重,我们一进馆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边学习边讲解边摸索提高,白天我们为观众讲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晚上努力学习党史查阅资料充实自我。每个周末的生活会更是让大家思想认识不断提升进步,延安地位的重要性、我们工作的光荣感激励着我们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合格讲解员。我们学习党史、《毛泽东选集》四卷,认真接待每批观众。在馆内的组织下,沿着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采访、学习,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搜集党史资料。在工作实际中,加以具体应用和贯彻,不断提高自己的宣传、讲解效果,对一些内外宾在参观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亦能应付自若,解答切题,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主持人:刚刚参加工作,印象比较深刻的接待任务是哪一次?
吴欢显:1971年9月22日上午,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一行来到枣园参观,我担任主要接待讲解任务,看到宾努首相、英萨利特使听得认真,看得仔细,我就灵活掌握,陪着客人在前往旧居途中边走边讲。在毛主席旧居,我就较为详细地介绍相关内容,还穿插了陕北民歌,讲唱结合,很好地完成了讲解接待任务。
在书记处礼堂,当时枣园乡乡长杨成福,原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枣园大队党支部书记雷治富同志向贵宾们介绍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故事,英萨利特使向枣园大队的社员群众介绍了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情况。
在书记处礼堂,省革委会主任李瑞山、延安地委领导许效民分别向贵宾赠送了礼品,枣园的梨枣、延安的苹果、小米,还特意向英萨利特使送了装有小米的干粮袋,客人也分别向李瑞山和许效民同志赠送了柬埔寨女游击队员泥塑。中途休息时,延安同志请郭沫若副委员长题写墨宝,郭老毫不推辞在枣园接待室即兴挥毫泼墨,现场书写了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令人感动使人震撼,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展现眼前,让人深深喜爱,受益匪浅。
主持人:这次接待对您来讲意义是什么?
为柬埔寨贵宾在枣园的讲解接待圆满完成更让我看到讲解员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延安人民忙碌辛苦几个月的准备,而接待的具体任务讲解宣传,由我们这些不足20岁的年轻人来担当,稍有不慎就辜负了延安人民期望与辛勤付出,我们的工作光荣而重要。
在纪念馆工作期间,我接待过大批中、外人士、群众团体、国宾、贵宾。我们为来延参观学习的国内外观众宣传讲解中共党史,宣传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使广大观众了解这段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以及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延安精神。
主持人: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的这些年,或者说在您整个人生当中,有哪一段经历是永远都不能忘怀的?
吴欢显:值得我永远自豪和怀念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再次回到延安,我亲身体验到了领袖的关怀和教诲,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永远记得1973年6月9日,敬爱的周总理带病陪同越南外宾回到延安,他老人家对延安人民、对延安生产建设发展的关心更令人难以忘怀。
作为延安枣园旧址接待周总理与外宾的工作人员,我接到这一光荣的任务后,别提有多高兴了。6月9日下午3时05分,一辆普通的吉普车停在原书记处礼堂旁边,从车上走下一位穿白色短袖的人,我们突然眼睛一亮,愣住了,这么熟悉可亲的面容,啊!是周总理!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敬爱的总理,竟这样平易可亲地来到我们面前,我和同志们急切地跑步上前,向周总理伸出了双手,总理微笑着同我们一一握手。我陪着总理详细地看了大生产运动时军民合修的幸福渠,总理了解了现在灌溉的情况。在休息室总理亲切地问我多大了,是插队知青吗?家在哪里,什么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等等,我一一做了回答。怀着激动、幸福的心情,坐在总理的身边聊着家常,我享受着慈父般的亲切关怀与温暖。
当枣园公社与大队的同志们到来后,总理又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枣园生产建设发展以及他们个人的情况。当枣园大队高同有和他女儿来到时,总理又详细地问了他的年龄住址,高同有无拘束地同总理亲切交谈着。总理详细地询问高同有的病情、儿孙及他女儿的情况。总理关心爱护着自己的人民,使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动情。
敬爱的总理,把党的温暖、关怀送到每个延安儿女的心坎上,对宣传工作十分关心、重视,他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普通的工作人员,一块去参加接待国宾的宴会与晚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宴会,我们更加深刻地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无比关怀。在乘坐总理一行参观车队前往参加宴会和晚会的途中,街道两面站满了欢迎总理的群众。延安乃至周围各县赶来的群众,从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到宾馆十几里路上,只要是总理路经的地方,等着、盼着亲眼看望总理、问候总理、想念总理的延安各界群众人山人海,整个延安沸腾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最热烈壮观感人的欢迎场面,使我真正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人民,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心心相连的力量与情感,同时更感到我所享受的礼遇与殊荣的分量。
主持人:回首在延安纪念馆工作的那些日子,您对它有着怎样的情感?
吴欢显:延安纪念馆工作的那段时光,使我终生难忘,在枣园我们讲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介绍主席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讲军民大生产,书记处书记和群众一起纺线线,周总理在纺线比赛中获得甲等奖。纪念馆内,张张照片、件件文物、图文雕塑,讲述着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传递着历史的大事件,生动再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再现了八年抗日战争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解放战争的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带着观众的情绪跟着我们对党史的解说而激动振奋。我的讲解工作多次受到中央、省、地领导的表扬,多次被评为“五好”宣传工作者、积极分子等。
岁月匆匆,转眼50多年过去了,周恩来总理回延安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周总理对延安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切与期望,已经实现。延安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显著变化,一个现代化的延安新城已经崛起,延安人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延安精神,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