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春梅的账本
  记者 雷荣 孙文珍 姜顺
  立冬这天,春梅在账本上仔细地记着:6亩果园产了4万斤,收入10万元。
  “过惯了紧日子,就得有个账本,收支得抠细一点。”春梅抿嘴一笑。这场景和7年前有些相似,又那么不同——
  2018年以前,春梅的账本上记着一堆欠账。丈夫看病、娃娃上学,东家借五千、西家贷一万……
  那时的春梅全是苦笑。艰难的日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光景啥时候才是个头?娃娃们可咋办呀……
   1 一笔又一笔,欠账总也记不完
  春梅名叫佐春梅,今年55岁,是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村民。因患有大骨头病,走路跛脚,下地干活非常困难。
  早些年,春梅和丈夫王志亮靠种玉米维持生计,一年收入不足万元,一家五口人生活艰难。
  2005年初,她和丈夫商量后,栽植了5亩果树,盼着果树挂果有了收入,可以供3个孩子上学。
  就在一家人憧憬着美好生活时,丈夫突然查出胃癌。病魔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瞬间笼罩着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人。
  此后,春梅既要种地、照顾孩子,又要张罗钱、带着丈夫去医院。没有钱了,春梅就跛着脚去借,借完本村借邻村、贷了个人贷银行。
  “借界头庙金栓4万元。”
  “借本家兄弟1万元。”
  “借秦汉塬杨占良5万元。”
  …………
  果树没有挂果,外债一天天增加。春梅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是在泪眼蒙眬中睡去的,天亮一睁眼,地里的庄稼、孩子的饭钱、丈夫的药,桩桩件件又让她不得不擦泪而行。
  钱不能只借不还。春梅想着养羊来钱快,就又借钱买了30只羊,边养羊边还钱。
  谁知,一次上山割草时,丈夫不慎跌下山崖。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再也无法干重活了。
  这下,春梅不仅缺钱、更缺人。伤好后,丈夫只能干些家务活,门外一大摊子事,全都扔给行动不便的春梅和尚未成年的女儿们。
  寒冬腊月,春梅带着女儿在果库里打工,一天下来,孩子们被冻得“鼻青脸肿”。遇到村民过红白喜事,春梅连礼钱都不知道去哪儿找;看见村民们开心聊天,她就远远地绕着走。
  万般无奈,春梅想让女儿退学。话刚出口,丈夫就坚决反对,女儿也默默流泪。春梅鼻子一酸,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她咬咬牙,“上!继续上,卖房要饭也让你们上。”
  “别人盼望放假,我最怕娃娃回来。”春梅回忆道,“每次开学前两个月,我就开始借钱,提前跟别人把学费借好。”
  大女儿中考后,放弃了条件更好的宜川中学,只为离家近、省点钱,还能帮家里干些活。
  周末,懂事的三姐妹割草、套果袋、捡酸枣、收玉米,只要能挣钱,啥苦都能吃、啥活都愿干。小女儿从山上背酸枣,绳子把肩膀都勒烂了,硬是没吭声。
  2010年,丈夫还是“走”了,留给春梅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还有账本上的13万元欠账。
   2 一勾又一划,日子总算有得盼
  埋葬了亲人,哭干了眼泪,生活还得继续。
  夜深人静时,春梅愁得睡不着觉:一年的收入连贷款利息都不够,学费从哪来?拿什么还账?
  春梅把羊卖了,果园成为她唯一的收入希望。家里只有一台老式拖拉机,每次发动都要用手使劲摇。春梅力气小,根本发动不了。每次,她都要站在路边等过路人,请求帮忙把拖拉机开到果园;干完活,再站在路边,等好心人帮忙把机子开回家。
  因为腿脚不灵便,春梅上不了高处,干不了太重的活。果树高处的活要靠女儿放学回来打理,她只能干一些低处的活。
  生活让这个农村妇女手足无措。看着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的母女四人,有人给她介绍了邻镇的胡永富。穷困的家、三个正费钱的孩子,这么重的负担,人家愿意吗?春梅有些犹豫。
  “你不要怕,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的娃就是我的娃,这个家我跟你一起撑。”胡永富的几句话,暖了她的心。
  家里有了顶梁柱,让春梅对生活又有了期盼。在管理5亩旧果园的同时,她又建了13亩新园。农忙之余,胡永富外出打工,她在家务农。
  因债台高筑,加之果园和上学投入太多,2014年12月,春梅家被定为贫困户。帮扶干部格外关心春梅的光景,隔三岔五来看望她,与她核实家庭产业、交谈发展意愿、制定脱贫措施,还给她联系专家送技术、组织人员帮销售。
  好政策让春梅记账的名目多了起来:“交通局送了现金和米面油。”“教育局给娃娃助学贷款3万元。”“县上送来10箱中蜂,4000元。”“政府给我在县城分楼房一套,80平方米。”……
  有了政府帮扶,春梅家的产业一下子有了起色。春梅学得快、丈夫管得勤,18亩果园成为全村最好的园子。
  2018年,春梅的果园和玉米纯收入4万元,顺利脱贫。在全县脱贫摘帽表彰大会上,春梅胸带红花,笑得最灿烂。
  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春梅一边还账,一边投资果园、供娃上学,账本记得一笔比一笔认真。
  “2020年,收入12万元。”“2023年,收入21万元。”…………
  3 一点又一滴,幸福生活分外甜
  在春梅家的院子里,一藤葡萄蜿蜒而上,爬满木架。不远处,停放着大大小小6辆农用车,还有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而那台老式拖拉机早已不见踪影。
  “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干起活儿来特别快,人也没以前受罪了。”看着这些新机械,春梅一脸喜悦,“这些都是有钱了一件一件新添置的。”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了神地村,人均收入达1.85万元。村民富了,村子美了,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果园、核桃园集中连片,房屋院落干净整洁,进进出出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
  春梅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2023年,她的果园被列入了高标准农田范围,政府免费搭建了防雹网;2024年,她家的房子也被列入乡村振兴规划范围。
  听说矮小密植果树效益更好,今年年初,春梅把12亩老果园进行挖改,只留下6亩精细管理。
  “买了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站在胡永富身旁的春梅既幸福且满足,“忙的时候住家里、农闲了住县城,见见女儿、逗逗外孙。”
  熬过风雨,终见彩虹。
  当初,春梅愁得就怕娃娃上不了学;现在,3个孩子相继上完大学、成家立业,成为她最大的骄傲。女儿们也经常给丈夫和她买吃买穿、嘘寒问暖,这让春梅既暖心又幸福。
  春梅用半生苦难换来幸福生活,但她没忘记自己曾经的艰辛,“我们都是沾了公家的光,没有政府和干部帮忙,我们哪来的好日子?”
  “还左春红、左春喜欠账5万元。”拿着卖苹果钱,春梅还完最后一笔账“头上的大山”终于搬走了。
  日子越过越好,那本有些破旧发黄的账本春梅一直留着,记账的习惯也没中断。她说,这个账本是她从穷困到脱贫,再到如今拥有“小幸福”的最好见证。
  “支出60元(生活用品),收入151元,入账91元。”
  “买车支出5万元。”“6亩苹果,收入10万元。”“15亩玉米收了约3万斤。”
  …………
  “收入多了,我也舍得花钱了。”翻看自己的账本,春梅长舒一口气,“以前记的都是我们的苦,从今往后,它记的就是我们全家人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