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高俊英
  2024年12月4日,迎来我国的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庆祝这一重要节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发起宪法宣传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深入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此次活动重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回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围绕宪法的历史地位、法治建设的理论成果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展开讨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指导地位,提出必须将其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为弘扬宪法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法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依宪治国和依法执政体现出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关系到党和人民的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推进改革事业的根本保障。正因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要深化理论学习,更要提升实践能力,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实践方面我们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几个方面着手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具体来说:
  一、以法治保障经济发展
  依法治国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延安推进“一六四”工作布局,落实创新驱动的理念,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必须依靠法治的支持。其次,要将法治视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推进法律、行政、司法等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的法律环境。再者,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发展的领导,采用法治手段,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二、以法治保障政治稳定
  法律是维护政治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迅速的情况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需要依托法治手段稳固党的领导地位,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保障国家的长久稳定。
   三、以法治保障文化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是人民精神的依托,也是国家的灵魂所在。延安是红色资源富集区,需通过深入探索和利用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和发展红色文化内涵,健全法治保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不偏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文化繁荣创造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四、以法治保障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追求,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法治应当作为保障民生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核心力量。另外,要加强和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各方力量的协调合作,保护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除此以外,应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升法治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延安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以法治保障生态良好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此,在立法上,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实施最严格的法律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执法和司法环节,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惩罚成本。另外,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符合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者为延安市委 法治论坛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