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翠琴
这里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部分。河水绕过“几”字形大转弯后开始由北向南疾行,经由榆林清涧县进入延安境内。此时的黄河褪去了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时少女般的清澈与欢快,消减了河套大漠少妇般的悠远与平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一般,坚定而倔强地疾驰在黄土高原的高山峡谷之间。她以亘古洪荒之力,将古老的黄土高原一劈为二,在延川县境内形成了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五个浑圆大湾,九曲回肠如巨龙摆尾,造就了世所罕见的蛇曲地质奇观。曲度达320度的乾坤湾更是绘就了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图,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湾。在延长县的凉水岸,她将著名的延河揽入怀中,开始积蓄能量一路南行。进入宜川县境内后,上百米宽的河床陡然收缩,平静的水流猝不及防,一失足便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千回百转左突右冲中,在跌宕起伏奔腾咆哮中,巨龙与命运做着殊死的搏斗,终于一跃腾空涅槃重生,将一腔热血倾泻进十里龙巢。自此,母亲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崇高品格升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龙图腾深深镌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
这里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壶口岸边自古流传着兄妹滚石成婚的神话,讲述着大禹治水的故事。龙王辿遗址发现了两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并成功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这里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全境。被称为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凝结着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延安的芦山峁发掘出4500年前的远古文明,与山西尧都陶寺隔河对望,共同讲述着中华文明的缘起。这里还是胡汉文化交融碰撞的旋涡,西戎、鬼方、白狄、匈奴、鲜卑、羯、氐、羌、西夏、女真和蒙元等30多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这里此起彼伏、烽烟不断,上演了一出出悲壮惨烈而又精彩纷呈的历史大剧。而今,云烟散尽,丝丝缕缕羌胡音韵、星星点点戎狄足迹以及无数的历史谜团依 然留存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这里奏响了民族解放的最强音。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里,中国共产党依托黄河天险据守西北而胸怀天下,在最小的司令部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扭转乾坤赢得全民族解放。长征结束仅仅半年,立足未稳的红军便挥师东进,东渡黄河响亮地举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为了保卫党中央,保障千里河防安全,八路军留守兵团与敌人英勇作战、顽强抵抗,成 功打退敌人疯狂进攻,粉碎其渡河的企图,全面打响河防保卫战。“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振聋发聩的声音震荡着华夏大地,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黄河用自己的身躯阻止了日寇染指延安,使河西大地和千百万人民免受日寇铁蹄践踏。这条凝聚着中国人民百折不回、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英雄河流,成为激发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精神动力。
这里创造了黄土地的绿色奇迹。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打响了绿水青山保卫战,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20多年里,造林面积达到1077多万亩,黄河沿岸裸露贫瘠的黄土地披上了绿装,每年汇入黄河的泥沙量已从退耕前的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壶口瀑布出现了河水变清的千古奇观,千百年来难以解决的黄河泥沙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呈现,这块红色土地不断创造着绿色生态奇迹。曾经,黄河沿岸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这里的百姓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也给下游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然而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变,苹果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国每消费九颗苹果就有一颗来自延安。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大品牌享誉全国,先后九次登上太空,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延川的狗头枣,延长的辣椒、酥梨,宜川的柿子、花椒……黄土地的慷慨馈赠养育了勤劳善良的黄河儿女,黄河人用实际行动树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延安样板。
这里孕育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黄河文化。以黄土地和黄河为主要元素的民间文化厚重而绚丽。黄河艄公、走西口的汉子用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抒发着喜怒哀乐,把苦焦的生活唱成了信天游。延安时期,以陕北民歌为形式创作的《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革命歌曲唱响大江南北。新生代的民间歌手竞相走上央视舞台,在全国歌坛刮起一股延安旋风。安塞腰鼓作为黄河文化代表早已名扬天下,以其刚劲激昂、彪悍奔放的特点成为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壶口岸边的胸鼓、斗鼓融中华武术、杂技和舞蹈于一体,和着瀑布的咆哮,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古拙质朴的民间剪纸中隐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俊俏的大姑娘、小媳妇用一把剪刀,描绘着黄河人的日月光景。布堆画、老秧歌、说书、道情、三弦、唢呐、曲颈琵琶,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艺术如同古老的黄河一样生生不息、气象万千。新近修建的沿黄公路像一条柔美的丝带,串接起了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延安段是整条公路中最崎岖险峻,也是最精彩纷呈的部分。千百年来隐藏在深山之中的清水关、延水关、马头关、圪针滩等古渡口,以及会峰寨、牛尾寨、石堡寨、狗头山、蟒头山等古村落也随着沿黄公路的开通进入人们的视线。
黄河延安段因其雄奇的景观、厚重的历史、伟大的精神、多彩的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精髓之所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文明,作为新一代的方志人,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提炼黄河文化精髓,讲好黄河故事就成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本书以黄河流经的宜川、延长、延川三个县为地域单元,收录了近年来文史工作者创作的反映延安段黄河的散文类作品,通过精选编纂结集成册,让更多的人了解母亲河蕴含的厚重历史,彰显方志人对传承黄河文化的责任担当。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文化价值的同时,特别关注其所蕴含的史料价值,以史实为依托,进一步阐释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期在领略黄河文化的同时达到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