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宾白占俊● 主持人宁滢:本期嘉宾白占俊,男,汉族,1949年3月生,陕西吴起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1972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吴起县周湾镇政府、洛源乡政府、县烟草站工作,2010年退休。本期,他为我们讲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后的故事。
宁滢:中央红军到达吴起时,与老百姓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白占俊:1935年,经过整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翻越六盘山,历经艰难险阻,于10月18日进入吴起西北部。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铁边城张湾子村时,天色已晚,人疲马乏,便下令大部队原地休息整顿。
村民们听说有队伍驻扎下来,惊恐万分,携全家老少躲得躲,藏得藏。张廷杰刚要出大门就碰到了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和几名战士。他吓得双腿直哆嗦,与妻子死死地扛在门扇上,心里暗叹“完了,完了”!“当当当”,敲门声不停:“老乡,不要害怕,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红军,是帮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张廷杰颤声问道:“你们真的是红军吗?”陈昌奉回答说:“老乡,我们真的是红军。今晚想在您家借住一宿,讨口水喝。”张廷杰之前就听说过红军到哪儿都不会伤害老百姓,心想,反正躲是躲不出去了,如果真是红军,一家人的命就保住了。于是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慢慢打开了大门。
陈昌奉让战士去报告。不多时,院子里进来了二三十名红军,陈昌奉把4位领导模样的人带进了窑洞,然后客气地跟张廷杰说:“老乡,跟你商量个事情,家里有吃的吗?麻烦你给我们首长做一点。”
张廷杰赶紧抱起一捆柴,回到厨房吩咐妻子侯孝俊拿出中秋节时珍藏的干羊肉准备做臊子剁荞面。妻子放下怀里的孩子,洗手忙了起来。切肉、煮汤,不一会儿漂着淡淡一圈油花的羊肉臊子汤就做好了。她又开始揉面、擀面,然后拿出剁面刀,“噔噔噔”地剁了起来,眨眼间,一根根细细的面条整齐排起、抖散,下到沸水中煮熟后,捞进装了冷水的盆中。而张廷杰则站在炕沿前舀好汤,筷子再从盆里轻轻一挑,面条便软软地折叠进汤碗中。几位首长看了连连夸赞:“剁得好,剁得好哟!”许是长途行军肚子实在太饿,一位高个子首长一连吃了3碗剁荞面。饭后,他坐在炕沿上,擦了擦额头的汗,感慨地说:“一年喽!这是我在长征路上吃得最好的一顿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哟!”
当晚,在张廷杰家暖和的炕头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就“切尾巴”战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10月19日,天刚蒙蒙亮,大部队整装出发了。张廷杰说什么都不肯接陈昌奉付给他的一块银元的饭钱。陈昌奉紧紧地握住张廷杰的双手说:“嫂子的剁荞面真香,感谢你们的热情招待,但是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的纪律。”
“你们是毛主席的队伍?”
“对啊,老乡您看,那个高个子的人,他就是我们的毛主席!”
“他就是给我们穷人打天下的毛主席啊!”张廷杰望着毛主席的背影怔怔地站在硷畔上,直到队伍消失在模糊的视线里。
宁滢:请您讲一讲“切尾巴”战役是如何发生的?
白占俊:中央红军离甘进陕之际,国民党调集了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个骑兵团,团长马培清;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第三师师长郭希鹏率两个骑兵团,第六师师长白凤翔率三个骑兵团,东北军的五个骑兵团装备精良,各团均配备了迫击炮连和一个重机枪连,先后于甘肃省环县河连湾集结,协同作战,尾追中央红军,欲进入陕北苏区。随后,骑兵团尾追到吴起镇,妄图歼灭中央红军。
10月13日,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在河连湾遇到国民党第三十五师一个守备营据守,并修筑工事,欲阻拦红军前进。为打通道路,10月14日,红军向守备营发起进攻。经过激战,终于突破敌军的封锁,随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毛泽东率领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于10月16日进入定边木瓜成一带。彭德怀率领二、三纵队到达铁角城一带。17日,经二涧进入吴起境内,向西北苏区进发。中央红军行军神速,10月18日,中央红军进入吴起境域西部,沿张户岔、田百户村进入石涝川,通过川口的阎王砭后,将险要狭窄路段炸毁。
为了追击红军,国民党军连夜修通道路。10月19日晨,夜宿铁边城西川的国民党西北军马培清骑兵团派一个排,沿头道川侦察南下,在王畔子进入中央红军的伏击圈。肖应棠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国民党骑兵措手不及,很快被打散。随即一个连又向红军阵地扑来,顷刻之间又被打散。19日午后,第三十五师一个营在三架飞机和迫击炮以及轻重机枪的掩护下,顺小沟向红军阵地袭来。红军战士以一当十,激战两小时,将其击退。
宁滢:这次战役是如何部署的?
白占俊:19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人在吴起镇新窑院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了消灭尾追之敌的作战部署。
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后,在200多平方公里区域布下口袋阵。10月20日,陈赓率领干部团后卫阻击部队在头道川杨庙台、新寨、白屯、戈沟门、榆树台、沙洼子等地,与国民党西北军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发生战斗八九次,将其击退。
红军干部团以少胜多,牵制了国民党骑兵团行进速度,给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争取了时间,赢得了“切尾巴”战役胜利的主动权。
10月21日凌晨4时30分,毛泽东等渡过洛河,步行到达寨子梁杜梨树下的前沿指挥所,同一纵队领导人林彪等召开了战前动员会,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要意义。7时左右,著名的吴起镇“切尾巴”战役主战场的战斗全面打响。一纵队二大队采用“脑后摘金瓜”战术,从头道川翻过金堂口子山梁,在塔儿湾南山,向敌三十五师骑兵团发起猛攻。该团大乱,团长马培清即刻指挥兵力向北撤上大峁梁山岭逃跑。近十华里后,其警戒连被一纵队主力所围歼。国民党三架飞机在沙洼子至吴起镇等地低空盘旋侦察、投弹轰炸。埋伏在头道川南北两翼的红军配合协助截住敌骑兵,敌第六师前锋第十七团和第三师一个骑兵团全部缴械俘虏。第六师骑兵团第十六、第十八团被击溃,白凤翔率残部返回逃跑,红军随即追击50余里,于晚间逃至甘肃环县的曲子镇。
马培清的骑兵团亦被红军在山梁上打得七零八落,遂率残部向甘肃省元城子方向逃窜,从金堂口子转移至三道川的齐桥、李新庄一带,又遭埋伏在此的一纵队二大队伏击。经过激战,红军歼灭西北军马培清团50余人,缴获战马20余匹。
10月22日,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肖锋,率警卫连、侦察连、工兵连攻打金佛坪张廷芝部张杰儒、张珍儒民团驻守的豹梁寨子,击溃100多人,活捉地主25人。“切尾巴”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给彭德怀赋诗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见到这首诗后,觉得主席给予了自己过高的评价,于是将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毛泽东看到之后笑着说:“如此改诗更显大将风度,英勇红军必将无敌于天下!”
宁滢:这次战役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白占俊:吴起镇“切尾巴”战役,从19日开始至22日结束,切断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使国民党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阴谋彻底破产,宣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一碗羊肉臊子剁荞面,连起了吴起人与中央红军的鱼水情,见证了红色吴起这片土地的厚重;一场“切尾巴”战役,使中央红军找到了家、落住了脚,也使吴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