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李彦辉 主持人冯一倩:“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在悠悠古韵的历史长河中,古琴宛如一颗璀璨而沉静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文人风骨。本期《畅谈晚高峰》栏目,我们有幸邀请到知名古琴演奏家、古琴教育家、斫琴家、终南琴社社长、子长市古琴协会会长、子长市黄米山文创人李彦辉。李彦辉字若农,陕西长安人,曾多次在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人民剧院、西安保利大剧院、易俗大剧院等地进行现场演奏,也曾多次赴国内外多个地区进行古琴演奏和交流。今天,他给我们讲述他与古琴世界,以及穿越时空的弦音背后的故事与感悟。
冯一倩:您的音乐启蒙是在什么时候?您接触古琴有多长时间了?
李彦辉:说起跟古琴的渊源,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我舅父李明忠先生学习斫制古琴,他是全国著名的斫琴泰斗、古琴演奏家、琴学理论研究专家。我十几岁时就跟着他从选木料、处理木头、泡制木头开始学习,十余年的学习中,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一床好的古琴从原木到制作成形,需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三至五年,甚至十年方可完成。所以这样算起来,我与古琴结缘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
冯一倩:是什么让您在古琴的传播道路上坚持这么多年?
李彦辉:小时候舅父李明忠弹琴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听和看,耳濡目染,古琴的美妙声音,使我慢慢迷上了它。跟随舅父斫琴之余,自己也天天练习弹奏,刚开始会出现手指疼痛、不得法等问题,后来经过舅父手把手指点和引导,慢慢掌握了古琴的弹奏方法,弹琴技艺也是日益精进,自此我就深深地热爱上这个乐器,琴不离手,几十年如一日。
冯一倩:我们都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了。您到现在为止每天都在弹琴吗?每天用在古琴上的时间大概多长?
李彦辉:对我来说,我每天全部的时间都沉浸在古琴情境之下,不是在斫琴,就是在弹琴或教琴。白天忙完教学、斫琴后,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支香,泡上一杯茶,就开始自己与古琴对话了。此时的琴音更清、更静,至少弹两三个小时,琴感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弹到了鸟儿鸣叫、日出东方。
冯一倩:好有意境啊!此时此刻让您为大家分享一首古琴音乐的话,您最想分享的是哪一首?
李彦辉:我最想为大家分享的一首古琴音乐是用钢弦琴演奏的《忆故人》,亦名《山中思故人》,古人抚琴就是在松间月下,散音代表大地之声,泛音代表天籁之音,按音代表人之情绪,这首曲代表对友人和故人的追思。此曲传说为蔡邕所作,我在西安保利大剧院参演了一部国乐剧《灞上》,剧中饰演蔡邕,弹的就是这首曲子,很想把这首曲子分享给大家。
冯一倩:您能不能从多年的弹琴经验中给大家讲解一下古琴?
李彦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琴棋书画琴为首,迄今为止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和大家浅谈一下琴。早在蒙昧时期,华夏始祖伏羲氏与神农氏就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自此,无论朝代更迭,世事枯荣,古琴成为数千年来中国文人直抒胸臆的方式以及怡情养性、励志修心的工具。在士大夫的生命中,无论是少年登科春风得意,还是终生不第赍志而没;无论是心有灵犀的快意,还是红楼隔雨相望的寥落;无论是浪迹天涯游学求道,还是投荒万里掷笔从戎,古琴都传达着达者兼济天下的雄心,诉说着穷则独善其身的无奈。故而,古琴是华夏文人指尖心灵的吟唱,琴曲则是文人笔下无形的诗篇。
每个乐器都有它的独特性,但要像古琴这么独特的,恐怕很难找到了。古琴的独特在于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意义、生命意义。从形而上来说,古琴的形制法天象地,天圆地方。面板有弧度如苍穹一般,底板平坦如大地。它的长度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镶嵌有十三徽,代表着一年有十三个月,其中包括闰月。古代音乐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在周朝的时候,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七根琴弦从高高耸起的岳山飞流直下,跨越四季,四季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十三徽,流过龙龈,最终汇入底板的凤沼龙池。山川河流四季,这或许就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写照。
冯一倩:您觉得弹琴带给您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李彦辉:琴有九德。《太音大全集》卷四中就有记载:琴之九德为“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古人讲,弹琴可以明道德、格鬼神、美风俗、妙心察,所以我们弹琴既可以怀抱天地,也能够明心自察。
冯一倩:刚才您讲到了古琴的形而上,那形而下又该怎么理解?
李彦辉:从形而下来讲,古琴不仅仅是弹拨类的乐器,还可以成为单独品鉴的文物,像九霄环佩、彩凤鸣岐、大圣遗音等古代的老琴,古人在取材、形制、大漆工艺等方面非常讲究。好的琴材有四善:轻松脆滑,举其轻(即过重的木头不利于共振),扣其松(即叩击木板要有松透的感觉),抚其滑(手摸上去要光滑),折其脆(即取一小块折断要清脆)。形制包括传说伏羲创建的伏羲式、神农创建的神农式、司马相如的绿绮式、孔子的仲尼式、蔡邕的焦尾琴,等等。铭文也是给老琴断代的重要考证,包括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会在琴的底板上留下诗文、寄语、名号,以表示对这床琴的喜爱之情。大漆工艺指从最开始挂木漆,到灰胎上面的底漆、面漆、推光和揩清。大漆对相应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总的来说,大漆工艺是一套缜密细致的传统工艺。再讲讲古琴的断纹,琴无百年无断纹,断纹的产生是一代一代琴人用心呵护、用心弹奏才有的结果,实属不易。当然,断纹也分了很多种,比如牛毛断、梅花断、蛇腹断、流水断,等等。综上所述,古琴便有了“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美学呈现。
冯一倩:听说古琴和养生还有些许联系,可以为我们讲讲吗?
李彦辉:古琴自古就是文人“修身养性”之法宝。《黄帝内经》讲的“五音疗疾”就是根据五种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以调和情志、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达到保持机体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谓之“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脾、肺、肝、心、肾)、五行(土、金、木、火、水),并与人的五脏和五种情志相连。如宫调式乐曲,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所以长期弹琴可调畅人的情志,抒发情感,令人消愁解闷,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对情志性疾病的调养十分有益。
冯一倩:感谢李老师今日拨弦论道,为我们开启这扇通往古琴艺术圣殿的大门,让那古老而神秘的琴音,继续在岁月长卷里悠扬奏响,也愿更多心灵能被这千年雅韵所触动、所滋养,于喧嚣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