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4日
土地托管“托”起农民新希望
通讯员 胡黄忠
  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头庙村由于地形复杂,土地分散,老年人种不动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村上劳动力缺乏,导致好些土地都撂荒了。为了解决这种窘境,镇村干部立足主导产业有优势、市场有需求、群众有期盼等实际,探索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界头庙村积极成立了坤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290余万元,购置了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深翻犁、旋耕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对全村1.6万余亩玉米进行了托管式的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解决了村上1.15万亩土地耕种防收等问题。机械化程度高了,村上又解放出来了一部分劳动力,他们或到外地打工,或到果园里套袋和管理大棚,从而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近日,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吕玉臣介绍,村上去年有48名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每个人大概增加了3万多元的收入。
  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全村熟练操作、维修各类农机,持有农机驾驶证的机手30人,为玉米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业机械也方便了群众收割玉米,极大提升了收玉米的效率。合作社运营收入按照4:4: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40%分给农户,40%用于村集体,可用来对合作社进行再发展,也可用作村上公益事业,剩余20%用于对村干部的鼓励和激励,从而提高村干部对合作社管理的积极性。
  村民龚长青对记者说:“他种了150亩玉米,成立了坤塬农机合作社以来,明显感觉活比以前轻松了许多,比如犁地、旋耕、收割、无人机打药等活都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特别方便。合作社有了利润后,以户为单位给群众分红,去年每户分到了450块钱。而且,他本身就是合作社的机手,每年春季开着拖拉机犁地、旋地,秋冬季开联合收割机收玉米,一年下来,也能给我个人创造几千块钱的收入。”
  近年来,界头庙镇深入开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粮食主产业的集聚效应,实施推广“5335”种植模式,深入实施“1+百千万”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切实做到粮食面积不降、单产提升、总产稳定。目前,全镇打造吨粮村1个,玉米千亩密植示范区2个,玉米百亩吨良田基地5个,人均玉米收入19497元,切实推动玉米产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今年,界头庙镇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有2万亩,平均亩产有1300斤,托管包括玉米成长过程中的耕种防收、苹果的打药摘袋、核桃的施肥一体等。“咱们坤塬农机农民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能够解放劳动力400多户1000余人,入选了省级社会化托管的案例。”界头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屈红玉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地盘活乡村资产,构建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为一体的大托管服务框架,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主体增盈、集体增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