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生活了7年,锤炼了矢志不渝信念、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担当品格、带头实干作风,是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楷模。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不仅要弘扬和传承好延安精神,更要从延安精神中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寻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追求,寻找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
一、从延安精神中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自然环境艰难困苦,在敌人四面封锁、八面控制的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民主的模范地和局部执政示范区,为中国共产党全国范围内的执政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全国、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据《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记载,1938年夏秋之间,奔向延安的有志之士,可以说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每天都有百八十人到延安,到抗战后期在延安的知识分子达4万余人,其中除各地中共组织派来的,大多是向往进步和光明的普通知识分子。他们放弃大城市的洋房、美食,抛家舍业、不辞万里来到延安,住进了土窑洞、吃上了小米饭。其中,有埃德加·斯诺笔下的来自上海慎昌洋行的工程师朱作其,有陕甘宁边区机械厂(兵工厂)总工程师、被毛泽东称赞为“无限忠诚”和誉为“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有贺敬之、马可、冼星海、丁玲、赵树理、古元、艾青等,有朝鲜人方禹镛、德国人米勒、加拿大人白求恩、美国人马海德等国际友人,他们都怀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信念来到延安。这些信念的形成,以及促使他们变为行动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有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有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有共产党人活的灵魂和不死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首先要从读书开始,更要从读党的历史开始。我们共产党人靠学习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建立初心使命理想的总源头。二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我们共产党急需汲取的科学智慧和信仰力量。三是要学好党史、国史。只有学好党史、国史,我们才能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才能不忘来时的路,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从延安精神中寻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追求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坚持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更是立国之本。延安时期,从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到“必须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的大生产运动,到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和毛泽东讲的“十个没有”,再到毛泽东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无不体现我们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的初心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生活时,就把为群众办实事当成人生追求,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对群众有好处,他就干什么。村民们评价,“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反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呼声,正确履行代表职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躬身垂范,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全党同志学习的榜样。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我们坚信,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延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始终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曲折的制胜法宝。
三、从延安精神中寻找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经济趋于崩溃的边缘,但我们党没有退缩,毛泽东、朱德等带头参加劳动,发展经济,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在王震的带领下,在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生产,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打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既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又为党中央和前线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给养,为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在开荒过程中所培育和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为我们党树立了一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精神丰碑,更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仍然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锤炼“滚石上山”的决心和意志,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发扬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延安精神;要树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工作作风,先知后行,知行合一,让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的党就会受到人民的支持得到人民的拥护,我们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才能迎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要以高亢激昂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姿态开好新局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