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6日
让“中国碗”盛更多“延安粮”
记者 刘彦 殷宇峰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
  记者从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了解到,2024年,我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5.6万亩、总产量75.16万吨,分别增长1.25%、2.64%,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1位和第3位,粮食单产达到333.17公斤/亩,增长1.37%,再创历史新高。
  寒冬腊月,本应农闲的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村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村里的玉米烘干厂里,玉米收购、晾晒、烘干、色选、装车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确保农民过去一年收获的粮食好储藏、卖高价。
  “自2024年10月以来,玉米烘干厂已累计烘干粮食2700吨,还有3000多吨湿粮目前正在作业中。后期,我们也将与镇上紧密联系,为黄龙粮食丰产丰收、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黄龙县三岔镇惠泽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根亮说。
  黄龙县三岔镇作为我市玉米主产区之一,全镇玉米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过去,全镇都没有玉米烘干厂房和设备,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的玉米存储和销售。2023年12月,三岔镇惠泽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梁家山村建成占地15亩的玉米烘干厂,可对全镇玉米进行集中烘干、存储、色选、打包等。这也让三岔镇的玉米在市场中比一般玉米卖出了更高的价格,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我家的玉米从收割到运输再到烘烤,都是由烘干厂一力负责,不仅减轻了一家人的劳动负担,还比往年多卖了钱。”梁家山村玉米种植户曹群虎说,农业机械化,农民是最大受益者。
  产销一体、就近销售,黄龙县三岔镇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联动、农户参与”的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三岔镇副镇长王博玮说,玉米烘干厂由2座300吨的烘干塔组成,日可烘干玉米600吨,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加25万元的收入。
  深耕三农,服务三农。子长市炬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依托高台便民服务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种植基地8600亩,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种植小杂粮,实现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生产服务体系,激发了广大农户种粮的内生动力。
  “这段时间正是小杂粮的销售旺季,目前我们已经收购农户小杂粮20多万公斤。”公司总经理白延生说,他们做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已经9年了,客户遍布全国,顾客也认可延安小杂粮,预计2024年年销售额可超过300万元。
  2024年,子长市通过推广密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两增一防”、杂粮覆膜穴播、一喷多促等技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国绿色马铃薯示范区、陕北小杂粮生产加工优势区,为粮食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我们聚焦优良品种、适期播种、规范间套、地膜覆盖、垄沟种植、配方施肥、病害防控、农机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88万亩、总产量4.89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子长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专职副书记薛建宏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24年,延安市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突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攻关集成农业核心技术,大力抓建试验示范高产田。在落实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基础上,打造1个整建制推进县、2个“吨粮镇”和11个“吨粮村”,辐射带动面积82万亩。项目区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76%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绿色高产集成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
  “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大力气抓好玉米单产提升、大豆高产示范、有机富硒谷子、薯类绿色高效栽培和旱作节水等技术集成示范。不断改良种、施良技、用良机,打造‘吨粮镇’‘吨粮村’,提高种粮效益,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让‘中国碗’盛更多‘延安粮’。”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杨永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