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0日
鼓声如雷三十载
——安塞腰鼓手周志战的传承之路
  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张志林 刘阳
  陕北的冬日清晨总带着粗粝的风,安塞区冯家营村的山坡上,一声声浑厚的鼓点如惊雷般撕破寂静。45岁的腰鼓手周志战扎着红腰带,双臂抡起鼓槌,羊皮鼓面在他手中震颤,脚下的尘土随着舞步飞扬,仿佛与身后连绵的高原融为一体。
  “腰鼓是长在咱陕北人骨头里的魂,我们冯家营基本家家都有腰鼓手,以前一到过年的时候,锣鼓鸣,鼓声响,‘沿门子’热闹得不得了,我一看就走不动道了,硬是跟在老鼓手屁股后头学会的打腰鼓。”说着,周志战抹了把汗,就在院子里打起了腰鼓。
  “老五,走,咱们去体育场打腰鼓……”门外,同村的腰鼓手招呼着周志战,为了这次“延安过大年”安塞腰鼓表演,这段时间,他们每天都在忙着排练,一天不练鼓,大家心里都不自在。
  到了训练场上,鼓槌上缠绕的红绸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周志战和其他腰鼓手在强烈的节奏中尽情跳跃、旋转、击鼓。鼓声如雷,震撼人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激情,呵气成霜的冬天,他们却将这黄土地踏得滚烫。
  “老五打腰鼓很有劲儿,打出了安塞腰鼓的霸气,你看他的动作,可以说勇猛如虎、翻卷如龙,打完一回鼓能出一身汗,叫看的人也酣畅淋漓。”安塞腰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海则说。
  作为一名职业腰鼓手,周志战的足迹早已踏遍大江南北。从18岁走出陕西,站到广州的舞台上,再到意大利首都罗马、中国台湾等地进行巡演,他打腰鼓收获了很多掌声和欢呼,也带给了他自信和力量。随着腰鼓不断“出圈”,他的身影也出现在春晚等重要场合和一些当红影视剧、综艺节目里,如《白鹿原》《东方战场》《爸爸去哪儿》《星光大道》《中国梦想秀》等,都能找到他的腰鼓表演片段。
  “我忘不了第一次在国外演出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都兴奋得不行,当我们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表演完,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观众向我们走来,把我们包围住,那个瞬间我感觉到特别骄傲。”周志战一边说一边笑,他满脸都写着幸福。
  这些年,除了外出表演,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周志战就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教授腰鼓,他的动作有张力,上课方式灵活多样,大方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所以他教出来的“徒弟”打腰鼓都“有模有样”。打腰鼓——这件让周志战爱到不能的事情终于变成了他引以为傲的事业,还支撑起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有些动作我做得不好,每次问他,他从不吝啬,手把手教我,他们这些腰鼓手就是我们这些后生学习的榜样。”21岁的腰鼓手侯宇杰说。
  除夕刚过,大年初一,周志战又启程了,这一次,他应邀前往大唐芙蓉园表演安塞腰鼓,想着又能将黄土地上的最美艺术表演给全国各地的游客,他满心欢喜……
  安塞腰鼓,从黄土地上狂飙,到借着时代的东风,走出陕北,走向世界。这个过程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周志战这样的人,他们守护着这面“鼓”,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根”,才让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陕北的山沟登上了世界的颁奖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陕北人用鼓打出了民族的自信。
  听啊,黄土高原的风依然凛冽,但有一种声音,正在裂开的沟壑间生根发芽。这便是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