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家人要多上心,老人家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的情况,要及时往医院走……”又一个平凡的早晨,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行政副主任王涛早早来到医院,在病房前反复耐心叮嘱着病人家属。从医多年的王涛,早已将对病患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专业严谨的治疗态度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这种精神也贯穿了他四年政协委员的履职生涯。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知自己肩上扛着的责任。日常多走走基层,多听听群众声音,多看看生活现象,才能真正反映出社情民意,提案才能更科学、更接地气、更有价值。”王涛用实际行动,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助推之力。
民生之事,关乎人民福祉,人民心声,化为政协之言。杜甫川三桥作为连接马家湾南北两侧的重要通道,其安全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深入调研,王涛发现该桥周围人口密度大,老人和儿童通行率高,且桥面及护栏设计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为此,他提出了《关于改进杜甫川三桥双侧护栏的建议》,建议增设钢管护栏,缩小空隙,同时改进桥面材料,铺设防滑塑胶,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一次次协商座谈、基层调研,一件件提案建议、为民发声,王涛直言,这些年的履职让他逐渐从“新人”变成“老人”。他告诉记者,四年间,他先后围绕“在三级医院优先实行垃圾分类”“在宝塔区实验小学‘丁’字路口设立红绿信号灯”“改进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人行道电线杆‘牵引线’”“推进原宝塔区实验小学周围环境改造”“改进交通警察弹性工作方式”等方面,走遍市区,深入基层,细致剖析问题,形成了许多高质量建言成果,多数被采纳。
“比如,改进交通警察弹性工作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市民综合素质,还能使交警工作方式更具教育启发性,从而增强延安人民的幸福感,为来延游客留下美好回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涛如是说。
让王涛最上心的,是在2024年提出的《关于“统一全省医保起付线标准更加方便百姓就医”的建议》。2023年12月21日,陕西省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制度,即百姓在自己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省内异地就医,可以直接办理住院、出院直接报销。“作为临床医生,我深知这项便民措施不仅仅是方便了群众,让老百姓确实得到实惠;但在实际工作中我观察到,全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缴费标准一致,尤其是居民基本医保缴费逐年提高,至2024年涨至每人380元,2025年每人400元,但真正患病报销时异地报销标准不一致。”
针对此问题,王涛建议及时统一全省异地就医统筹起付线标准(门槛费),为方便百姓就医,只要是省内户籍,医保缴费在省内,在省内任意一个医院就医,医院级别相同,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即相同。
“今年,我将提交《关于延安市火车站地下停车场规范运营的建议》《关于降低延安市民外出就医统筹费的建议》的提案,希望能为群众做更多的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件件提案背后是王涛作为政协委员沉下心、察实情的行动。谈及2025年的履职规划,他表示,“我将继续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