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7日
人大代表冯爱娃:
竭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有力议案
记者 周家天
  在子长市的城乡之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社区、乡村群众中间。她就是市人大代表冯爱娃,也是子长人民口中的“贴心人”。多年来,冯爱娃始终坚守在履职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无论是教育、文化传承,还是乡村振兴、医疗保障,她的脚步从未停歇,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教育,是冯爱娃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曾经,子长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让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陷入无奈与挣扎。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不惜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前往西安等城市,开启了艰难的陪读生活。“看着这些为了孩子教育而四处奔波的家庭,我的心里很难受。教育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之光,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冯爱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随着子长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民生实事的持续深入推进,子长市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春天。优质教育资源、项目在家门口不断落地,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纷纷加入,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如今,冯爱娃在工作中遇到家中有孩子即将上学的家长,总会与他们畅聊许久:“现在咱们子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不用再舍近求远去外地,在家门口也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学校教育。”冯爱娃说,越来越多的子长人看到了家乡教育的巨大变化,不少优秀人才选择留在家乡任教,老百姓也放心地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除了教育,冯爱娃对文化传承也有着深深的情怀。子长市作为将军故里,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然而却一直缺少一座能够集中展示本土文化的博物馆。每次想到这里,冯爱娃都心急如焚。当她看到佳县成功建立黄河文化博物馆时,更加坚定了为子长市争取一座黄土文化博物馆的决心。
  为此,冯爱娃积极提交建议,支持子长市建立陕西省黄土文化博物馆。在建议通过后,她也没有松懈,多次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时刻关注项目进展。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博物馆建设工作已经成为老城保护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冯爱娃欣慰地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我们有责任让子长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日常履职过程中,冯爱娃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每周,她都会抽出时间深入社区和农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有一次,有村民向她反映乡村道路没有路灯,不仅给夜间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冯爱娃得知后,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一盏盏路灯在乡村道路上亮起,照亮了村民们的出行之路,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冯代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村民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子长市南家铺村,村民强大叔和南大叔因为宅基地纠纷积怨多年,邻里关系十分紧张。冯爱娃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耐心地为他们讲解政策法规,分析利弊得失。经过无数次的沟通与调解,两家人终于放下成见,握手言和。
  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性、尖锐性问题,冯爱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四级联动机制的作用,第一时间组织代表们进行讨论研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她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送去温暖与关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针对农村人口流失、发展乏力的问题,冯爱娃提出了“用好人才机制、盘活集体资源”,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
  今年市两会召开前,冯爱娃又将目光聚焦到了医保领域。通过走访和收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她前往榆林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市医保政策还有待继续提升,个人账户支付范围较窄,仅能用于买药和部分医疗报销,职工统筹账户1500元、群众统筹账户100元的金额相对较低,这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乡村的群众,往返县城买药不仅路途遥远,还增加了交通成本。“医保关系到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医保政策更加惠民。”冯爱娃表示,今年她准备提出将二类疫苗纳入个人账户医保支付的建议,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完善医保体系,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冯爱娃便深感责任重大。“为百姓发声、为民生谋福祉,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矢志不渝的使命。”冯爱娃表示,“未来,我会继续扎根教育、医疗、文化传承这些关键领域,深入基层,倾听民众呼声,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有力议案,推动更多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