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树峰 贺秋平
岁月镌刻光荣梦想,奋斗绘写壮美画卷。
历史性时刻又一次向我们走来。
2月18日,备受全市人民期待的延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当日的枣园宾馆礼堂内,红旗映衬、国徽高悬,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294名市人大代表齐聚一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共绘现代化建设新篇。
市长严汉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延安2024年的奋进轨迹:
经济韧性强劲——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8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7.4%;延安气田中区北部21亿方产能项目和车村一号井等7处煤矿建成,新增新能源装机113万千瓦;新华·中国(延安)苹果产业指数和《延安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升级战略规划》发布,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激发活力——
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16个重点事项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跨省域“1+N”远程异地评标做法全省推广,入选国家商品交易市场创新监管试点城市;服务企业周“解难”机制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纾解企业生产经营难题342项;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10家,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绿色转型突破——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2.9平方公里,营造林88万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18.8万棵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延河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完成黄河流域首例碳汇交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民生福祉提升——
改造老旧小区140个,完成城区10条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和七里铺公园建设;市县解决不动产登记等民生诉求333项,环卫工人免费早餐等“民生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宜川“融救助”机制被国务院综合督查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福祉成色更足。
…………
台上言语铿锵有力,台下聆听聚精会神。一串串数字,在报告中可圈可点;一幅幅画面,在代表眼前徐徐展开。代表们时而倾听,时而记录,听报告、谋发展、绘蓝图,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整体效能释放,以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狠抓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改革开放创新联动发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狠抓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等七个方面工作部署扎实有力、催人奋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市人大代表刘金玉说,“我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宜川稠酒打造成有文化有深度的品牌,加大对宜川稠酒制作工艺的挖掘和整理,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与文化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来自卫生系统的市人大代表高爱英深感振奋:“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尤其在卫生健康领域,深化改革举措不断,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让群众健康福祉更有‘医’靠。我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全身心融入全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令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市人大代表周晓龙带来了《关于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有机富硒农业的建议》。他表示,将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做优做精富硒农业,让富硒农业真正成为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活力的有力支撑,助力我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新的起点上,延安正以“知难克难、知重负重”的魄力,向着“经济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