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浪浪在采摘成熟的小番茄 “这家小番茄,一吃就知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采摘了……”市民任贵贵说。
走进宝塔区河庄坪镇果蔬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种植户刘浪浪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株苗枝繁叶茂,红的、黄的小番茄若隐若现挂在藤蔓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前来采摘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刘浪浪忙得不亦乐乎。
“我的小番茄之所以受欢迎,秘诀就在于肥料,我上的是被称为‘有机肥之王’的蚯蚓粪。蚯蚓粪里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刘浪浪说,使用蚯蚓肥种出来的农产品,经过检测,钙元素含量比市民上的同类产品高出两到三倍,价格也能卖得更高,约是普通品种的两三倍。
说着,刘浪浪随意拨弄了几下土壤,湿润肥沃的土下,一条条红色的蚯蚓清晰可见。
在刘浪浪的大棚里,还能看到不少智慧科技元素。自动放风、物理防控、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系统,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
“这个黄色的纸用来防虫,蓝色的纸用来防蓟马(一种农业害虫),这都是我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学习的物理防控措施,成本低而且很有效。”刘浪浪说。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延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延安蔬菜试验示范站合作协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形成了“新型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简易化基质栽培、有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的“3+2”技术体系,引进了西红柿、西瓜、甜瓜、辣椒等果蔬的优良品种,极大提升了设施农业的种植水平。刘浪浪便是受益者之一。
“我以前在广东、海南那边干电焊,农业是‘半路出家’,刚转行那会儿,很多事一窍不通,经过自己上网学习琢磨,加上西农的专家定期指导,现在越来越‘上道’了,这几年大棚产量、品质都在稳步提升。”刘浪浪说。
刘浪浪是河庄坪镇刘兴庄村村民。近年来,河庄坪镇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河庄坪果蔬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了高标准温室大棚340多座,所有大棚严格按照“四化”标准建设和生产,园区大棚棚均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整个园区产值6000多万元。刘浪浪乘着这股东风,于2020年回到家乡创业,借着政府的帮扶,技术逐渐成熟,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目前共租种高标准温室大棚2座,五星级大弓棚4座,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我的技术不行,多亏了浪浪,一有问题我就问他,在他的指点下,我种的西红柿、草莓、甜瓜产量提升了三分之一,而且2个大棚病虫害都明显减少了。”种植户杜延峰说。
“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群众需求,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起集观光、研学、休闲、娱乐、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更多像刘浪浪这样愿意扎根农村创业的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河庄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