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激发汽车客运站新活力 刘 琪/ 绘制 记者 李欢
你有多久没有去汽车站了?又有多久没有乘坐客运班车了?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交通出行领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曾几何时,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重要的连接纽带,承载着无数人对远方的美好期待,见证过一段辉煌的岁月。然而当下,它却在出行方式愈发多元便利的大背景下,陷入了冷清落寞的境地。
汽车客运站如何破圈突围?记者通过走访了解,探寻汽车客运站的“前世今生”与转型发展之路。
曾经的辉煌:交通枢纽的高光时刻 回溯过往,汽车客运站可谓是热闹非凡、风光无限。在那个交通尚不是特别便捷的年代,客运站就是人们通往远方的希望。
曾经的延安东关汽车站就坐落在城市核心区域,周边围绕着各类商铺、旅店,人潮涌动、车水马龙。一辆辆长途客车整齐地排列在站内,车身被擦拭得锃亮,司机师傅们招揽乘客的声音此起彼伏。
市民刘静今年41岁,就住在东关汽车站附近,提起20年前的热闹场景,她依然记忆犹新。“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客运站的大门就敞开了,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许多人抢占前排的座位,乘客多的时候,经常看见引擎盖上都坐满了人。”刘静说,那时客运站的车次也多,市内县城、附近乡镇以及市外的城市都有。特别是逢年过节,客运站更是迎来客流高峰,那份热闹与喧嚣还真是让人回味。
“当时的交通还不发达,购买私家车的家庭也不多,汽车客运站就是大家出行的主要载体,也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交通辉煌。各路班车载着人们走南闯北,车内的座位上坐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大家有的低声交谈,分享着出行的目的,有的有说有笑,有的静静地看着窗外,对即将开始的旅程充满憧憬,那样的场面好不热闹。”刘静感慨地说。
据延安汽车客运南站站长齐学军介绍,客运市场人气最旺的时候是2005年到2012年之间,那时他们开通有72条班线,光跨省线路就有14条。当时汽车客运南站是陕北地区唯一一所一级汽车站,基本上每天的乘客都在8000到1万人次,客流高峰期时甚至达到了2万人次。
如今的冷清:多元出行方式下的落寞
时光流转,如今再走进汽车客运站,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记者看到,曾经人头攒动的售票大厅,如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乘客。宽敞的候车区域,一排排座椅上空荡荡的,往日的嘈杂声被寂静所取代。在发车区里,司机师傅躺在客车座椅上玩着手机,间隔许久才会有一辆车缓缓驶出。
在汽车客运南站,前往西安的客车在车站门口久久停靠,等待着乘客前来。司机李先生无奈地说:“现在的主要乘客是打工人和学生群体,为了吸引乘客,去年已将92元的票价调整成了69元,但乘客还是很少,大家出行不是自驾就是火车等,一些‘黑车’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在东关汽车临时停靠点,开往宝塔区川口镇的司机艾飞正在修理客车,他介绍说,目前生意不好,车子有点问题,修理一下,也不打算购买新车。他每天跑五六趟,有时候拉五六个人,多的时候拉十几个人,主要是老人群体,年轻人很少乘坐班车。除去成本后,一个月下来能赚几千块,凑合能够家里的花销。
造成这种冷清局面的原因,正是当下出行圈的日益便利。航空、高铁的飞速发展,网约车的兴起,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客运站传统的运行方式,在灵活性与便捷性方面有所不足,导致客流量逐年下滑,在全国各地甚至不乏客运站关停的消息。
齐学军伤感地说,从2014年开始,客运站就开始走下坡路,客流以每年30%的数量在下降。为了降低运行成本,他们迫于无奈,于2021年关闭了东关汽车站,将线路车迁移到延安汽车客运南站。目前,站内班线也由原来的72条缩减到现在的48条,跨省线路由原来的14条变为3条,平时每天客流量仅有400到600人,客流高峰期也只有1000多人。
转型措施:破局重生的积极探索与尝试 事实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汽车客运站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转型之路,试图在日新月异的出行圈中重新找到立足之地。
近年来,延安汽车客运南站全力打造“智慧车站”,与携程、南京畅行等平台合作,开展线上购票服务等。同时,还利用与延安火车站比较近的地理优势,在站内打造红色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开通了5条旅游专线,并配套有交通旅行社,为异地游客提供直达黄帝陵、乾坤湾、甘泉雨岔大峡谷等旅游景区的客运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还开通了校园直通车,每周五派出六七十辆车前往各大院校接送学生回家。
除了客运主业之外,去年以来,延安汽车客运南站还充分利用站内空间资源,拓展多元经营服务,在车站内发展充电桩、餐饮副食、洗车维修等服务性产业,来支撑客运站的转型发展。
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班车客运定制服务创新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简化定制客运管理流程,积极培育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发展。延安汽车客运南站积极行动,于当年年底打造“延安出行”小程序线上售票系统,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定制班线试运行。乘客可以通过“延安出行”小程序在线上进行定位和订票,后台的驾驶员会第一时间看到订单以及乘客的出发时间和具体地点,并及时与乘客对接联系,进行门到门、点到点运送服务。
“定制班线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前往站点或临时乘车点乘车,与网约车的运行模式一样,可以在家门口乘车。”齐学军说,目前吴起线路已试运行两个多月,市民反响不错,乘客的开发票、投诉、退票等可能涉及的问题都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预计3月份开始全面推广。届时,他们48条线路会全部实行定制班线,车辆进行大更小,换为7座或9座的商务车,所有车辆安装GPS实时监控系统,并安排专业的司机,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不错。
与网约车相比,定制班线更有优势。网约车在乘客约单后,要凑够人数再上门接客,这一过程可能要花费一至两小时,而定制班线运行优势是整条路队捆绑式经营,流水线隔十分钟一趟车,乘客随时下单班车随时运送,更加快速便捷。齐学军信心满满地说:“虽然目前经营还是举步维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资金支持,但相信这一举措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针对汽车客运服务及客运站的转型发展,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侯宝柱博士认为,当前,我国定制班线客运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已产生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运行中的安全风险防范、服务质量保障以及乘客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工作不容忽视。
侯宝柱表示,希望客运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服务管理办法、服务标准、平台技术标准、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等制度,并按照创新客运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场景、强化综合衔接、优化车型配置和提升服务质量等路径不断完善,加快构建灵活便捷、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客运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进而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的美好愿景。
“相信通过积极的转型措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汽车客运站能够走出当前困境,在未来的出行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侯宝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