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宝塔区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杨晓霞 郁小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宝塔区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推进示范点建设、整合资源要素、弥补发展短板,依托镇村资源产业优势和村情实际,秉持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凸显地方特色的原则,全力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致力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好产业向优质高效产业逐步转变,打造具有宝塔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换新颜,村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迁新居,住新房,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愿望。
  在宝塔区川口镇川口新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联排独门独院,道路硬化平坦又畅通,太阳能路灯整齐挺立,家家户户院中停放着私家车。村民张军喜上眉梢,他自豪地说,从窑洞搬进了两层独院的平房,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家中还有独立卫生间,安装了壁挂炉,洗澡变得极为便利,正是得益于这个好时代、好政策,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川口村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鼓励村民沿公路两旁自建房开设商铺,发展服务业,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村民马海霞十多年前在自家宅基地上自建了两层10间平房,每年出租房屋的租赁费就有2万元,加上自己经营超市的年收入7万多元,稳定的收入让她十分满意。“我以前种过菜,卖过小瓜,一年下来收入也就两万多元,现在的生活条件相比过去改善了很多。再加上村集体负担我们的垃圾费,还给我们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大家都很满意。”马海霞说。
  川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永阳介绍,2021年至2022年,川口村流转土地100亩,分两期建设了34座村集体大棚,建成了集中相连的花卉大棚,年收租金110万元。这些租金用于为全村334户967人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每年春节前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米面油和500元慰问金,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所有村民的垃圾费、卫生费都由村集体承担。同时,每年还组织川口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川口镇党委副书记汪琛表示,川口镇将持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壮大富民产业,高质量完成王庄村等200余亩老果园改造,同步推进新建示范幼园建设,在苹果产业链延伸和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全面盘活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冯坪三产房、蟠龙鱼池、川口停车场等已投运项目的后续经营管理,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继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努力争取实施村组巷道硬化、厕所改造、燃气入户等民生项目,提升民生福祉。同时,致力于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规范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农村活力和农民收益。
  荒沟换新貌,让百姓居住更舒适
  居住环境的美丽蝶变,让群众笑颜如花,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走进柳林镇火车站东山片区,曾经令人困扰的沟道顽疾得到了有效治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沟道两侧的护坡经过加固和修整,显得更加整洁稳固;休闲步道和健身器材的设置,让居民们悠然自得地漫步其中。生活多年的居民见证了这一变化,也自发参与到家园的建设中,清扫庭院、清理沟道垃圾,共同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过去这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夏季臭气熏天,雨雪天泥泞难行。现在山体沟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雨污分流,自家垃圾自觉投放,水泥路面宽敞平坦,居住的舒适度大幅提升。”火车站东山片区的居民袁龙江说道。
  柳林镇燕沟社区网格员刘凤英告诉记者:“山体沟道治理完成后,燕沟社区实行了网格化管理,为每个巷道配备了保洁员,进行常态化的环境卫生管理,为山体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柳林镇在林业山、火车站东山片区和沟门村(南高速出口一线)三大项目上持续发力,无论是道路修缮、景观重塑,还是设施完备、外观升级,紧密贴合群众需求。同时,通过村社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一举攻克饮水难、出行难、如厕难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优化生活条件,成功搭建起“党建引领、上下协同、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自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扎实推进沟道治理后续工作,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健全长效管控保障机制,实行村社联动夯实责任,努力让群众居住环境更舒心、出行更便捷。”该镇镇长郭启平说。
  精细管果园,苹果产业迎来新机遇
  居住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产业的提速发展也需要不断努力。
  3月6日,在柳林镇南庄河村果农叶树材的高标准果园里,宝塔区果业局和柳林镇的果业技术人员在给果农们介绍果园春季管理技术要领。
  叶树材表示,过去在果园技术管理上存在不足,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和演示,他对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充满了信心。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祥告诉记者,南庄河村2010年起搞苹果产业,全村319户1144人有80%从事苹果产业,去年果农仅苹果一项收入人均可达1.7万元。自2023年起,在柳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庄河村对1000多亩低效果园进行改造,高标准果园的新建面积已扩展至1200多亩,真正让苹果产业成为南庄河村的支柱产业。
  “21年前的老果园建在坡洼上,种起来不方便,病虫害也多。2023年新建的15亩果园有瑞雪等3个新品种,尽管去年6月份刚挂果,但我非常有信心把新园管理好,让苹果产量年年提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吴枣园村秋树塔小组果农高小岗对新建果园信心十足。
  近年来,柳林镇对约5500亩的低效果园进行了改造,占果园总面积的15%,涵盖了南庄河村、吴枣园村等五个行政村。通过“矮化密植+青砧密植”相结合的栽植方法,推广“3332”高效密植管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果园的管理效率,增加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产业发展的新局面。2024年,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其中挂果园3.8万亩,除3个川道村,其余19个行政村实现了苹果产业的全覆盖,其中11个行政村已发展成为苹果专业村。去年,全镇苹果总产量近1亿斤,产值达4亿元,果农仅苹果一项纯收入可达1.9万元,占个人收入的90%以上。
  一座座村庄、一条条沟道正在实现美丽蝶变,一片片沃野、一个个果园充满着蓬勃生机,农民群众喜笑颜开,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一幅幅人和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宝塔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