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民,字用章,延安人,进士出身,出仕以来,主要活动于风雨飘摇的金晚期。其人其事见于刘祁《归潜志》、《金史》有关人物传记中的零星记载,先后历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至金末,官至掌管本路税赋、钱粮、仓库出纳、权衡度量的都转运使,官居三品。张俊民出仕后,与刘祁、元好问等文人学士都有交集,仕宦经历也大致相当,惜《金史》无传,康熙、雍正《陕西通志》,康熙、嘉庆《延安府志》亦失载。
《归潜志》卷五:“张户部俊民,字用章。延安人。擢第以材干称,尝为户部郎中,进侍郎。遭乱北迁,病卒。为人慷慨尚气义,喜学《易》。”
金代科举虽承宋金之制,但战事不息,多不能循三年一科之例。特别是贞祐二年(1214)六月,迫于蒙古大军的军事压力,金宣宗由中京(今北京)举朝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但仍不时受到蒙古、西夏联军、南宋的几面夹击,自顾不暇,省试也难以如期举行,考试地点也不定,“试无常期。上意欲行,即告天下”。“宣宗贞祐二年(1214)御史台言:‘明年省试以中都、辽东、西北等路道阻,宜于中都、南京两处试
之’。”“兴定元年(1217),制中都、西京(在今山西大同)等路,策论进士及武举人权于南京、东平、婆速(金代先治辽宁凤城,后移治来远城,即今辽宁丹东九连城)、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四处府试”。“兴定五年(1221),上赐进士斡勒业德等二十八人及第”。《金史·选举一》载张俊民应为二十八名进士及第者之一。
张俊民及第后,初任户部(古称大司农,掌管全国财政、经济事宜)之属官户部郎中,从五品。哀宗正大中(1224—1231),以才干出众,晋升户部侍郎,官居正四品,为正三品的户部尚书之贰副。其间以户部侍郎兼司农司少卿之职巡察地方,在飞扬跋扈的纥石烈牙吾塔任所留宿时,受到其戏弄侮辱:“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尝入朝,诣省堂,诋毁宰执,宰执亦不敢言,而上倚其镇东方,亦优容之。尤不喜文士,僚属有长裾者,辄以刀截去。又喜凌侮使者,凡朝廷遣使来,必以酒食困之。或辞以不饮,因并食不给,使饿而去。司农少卿张用章(张俊民)以行户部过宿,塔饮以酒。张辞以寒疾,塔笑曰:‘此易治耳。’趋左右持艾来,卧张于床,灸之数十。”文弱书生无奈,只能忍受其辱。
金元光二年(1223)正月,宣宗驾崩,哀宗即位。改元开兴。四月,又改元天兴,设置行户部、工部,此时张俊民任户部侍郎。《归潜志》卷十一:“改元开兴,为守御京城计,四面置帅府,置行户、工部。和速甲蒲速辇帅北面,李新帅东面,范正之帅南面,蒲察君平、张俊民、张师鲁、石抹世绩分领户、工部事。”这一年,窝阔台率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双方大战于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金军最后的主力惨败,损失骁将多员,“兵不复振”,金国被迫求和。不久和议破裂,蒙古与南宋结盟,意图灭金,战端重开。当年八月,时任转运副使的张俊民在转运使完颜珠颗的主导下,搜刮京城百姓存粮,供应前方守军之需。《金史》卷一百十四《斜卯爱实传》:“是年(天兴元年)四月,京城罢攻,大兵(蒙古兵)退。既而以害唐庆事,和议遂绝。于是再签民兵为守御备。八月,括京城粟,以转运使完颜珠颗、张俊民、曳剌克忠等置局,以推举为名,珠颗谕民曰:‘汝等当从实推唱,果如一旦粮尽,令汝妻子作军食,复能吝否!’既而罢括粟令,复以进献取之。”
三峰山之战后,金军主力丧失殆尽,再无招架抗衡之力,蒙古军迅速包围汴京,城内兵微将寡,十二月,哀宗被迫逃离汴京,流亡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天兴二年(1233)正月,张俊民擢升都转运使(正三品),前往陈蔡(今河南驻马店境内)筹集粮秣。《金史·哀宗本纪》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天兴二年正月乙未),遣归德知府行户部尚书蒲察世达、都转运使张俊民如(入)陈蔡(今河南驻马店境内)取粮,以元帅李琦、王璧护之。”三月,内外交困、无力回天的哀宗传位于末帝。不久,蒙古军攻破归德府城,哀宗自缢身亡,末帝也为乱兵所害,金遂告灭亡。国破家亡之时,张俊民因忧思过度疾病缠身,客死于归德府,一代文士显宦魂归延安故里。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