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0日
哪吒“闹”非遗 剪纸焕新颜

  本报讯(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张志林)近期,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安塞剪纸艺人们也用手中的红纸与剪刀,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动漫艺术完美融合,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这套哪吒主题的剪纸很多人打电话咨询,这次一共订出去15套,下午客户来取。”走进安塞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余泽玲的工作室,她正在伏案创作。剪刀游走间,哪吒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手持红缨枪,怒目圆睁,仿佛要冲破一切束缚的形象跃然纸上,传统剪纸的粗犷线条与动漫角色的时尚造型完美融合。
  安塞剪纸历史悠久,是民间靠世代口授心传,保留下来的一种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造型线条粗放、寓意深刻,剪纸风格纯朴、庄重、简练,乡土气息浓郁,继承了汉代艺术深沉雄浑的特点,被誉为“地上文物”“活化石”。
  “咱们平常剪的都是石榴抱子、蛇盘兔、抓髻娃娃等传统纹样,剪纸风格比较固定。”安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余梅说,这是她第一次创作动画剪纸作品,在“剪纸语言”上她做了一些创新,比如用锯齿纹表现火焰,用铜钱、云纹等民俗符号设计人物形象,将非遗文化和动画巧妙融合,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碰撞。
  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其形象历经千年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塞剪纸艺人的巧手下,哪吒形象得以以全新的方式呈现,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电影上映后,客户特别要求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字样设计进去,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余泽玲说,在传统的安塞剪纸中,剪纸艺人往往通过图案和花样传达情感,随着时代发展,根据客户要求,她们也会将一些文字元素设计到作品中,让剪纸作品更具市场价值。
  目前,安塞区先后成立了20多家专业合作社,有400多名剪纸艺人,专业从事剪纸工艺的近60人。除了余泽玲,安塞区还有许多剪纸艺人也加入了哪吒主题的创作行列。她们手持剪刀,神情专注,在红纸上精心刻画,将对哪吒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作品中。
  安塞剪纸民间艺人陈莲莲表示,剪纸是安塞的传统艺术,她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安塞剪纸。同时,她们也希望借助哪吒这一经典形象,传递出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精神力量,激励更多人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