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消费监管执法、消费纠纷维权、消费环境优化等领域进行采访,全方位感受我市在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举措做法。
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让消费者更舒心
“没想到消费券问题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在延安吾悦广场体验“春日焕新”消费套餐的白女士,对延安的消费服务竖起大拇指。
优化消费环境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政府、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我市通过制定印发《“放心消费在延安”行动方案》,压实33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政府牵头、市场监管主责、部门共同参与”的消费保障格局。
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放心消费示范企业3228家,打造放心消费示范街区28处。红街革命文化体验区、金延安文旅综合体、“二道街”民俗美食街成为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我市还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定期组织监管执法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消费维权进万家”活动,定向对“一老一小一弱”等特殊群体展开宣传,让他们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在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随着中午放学铃声响起,一辆辆贴着安全封条的餐车被推进教室。有了全链条的监管和保障,孩子们高兴地吃上了热腾腾的放心午餐。
“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十统一 六到位’的工作模式,通过统一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原料贮存、清洗消毒等,让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校园餐的健康安全更有保障了。”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说。
延安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科长张烁说:“我们将不断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学校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有效保障广大师生的用餐安全。”
强化监管执法
让消费者买得更安心
“商品标签标识要好好把关,每一个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关键信息都要清晰、完整,绝对不能出现模糊不清、误导消费者的情况……”近日,安塞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与食药环大队联合,开展“3·15”专项检查行动,对安塞区部分商超、美妆店、菜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全力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此次检查是延安聚焦重点领域严格监管执法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食品领域“两超一非”、药品领域假药劣药、产品质量领域以假充真和以次充好、计量领域缺斤少两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强力推进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共查办各类行政违法案件1057件,罚没810余万元;农业农村部门办结农资案件92起,罚没款41.6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79.82万元。
近年来,随着预付式消费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卷款跑路、霸王条款、收款不退等问题成了消费维权痛点,相关纠纷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2024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霸王条款”“吹牛广告”“价格操纵”“消费宰客”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先后查办健身、教育培训领域“退费难”案件17起,监测广告12万余条次;查处医疗美容领域案件27件、罚没金额11.9万元;查处哄抬物价、串通涨价案件31起;查处宰客行为12起,吊销营业执照3家。有力打击了相关领域消费乱象,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多元化解纠纷
让消费维权更省心
消费者烦的,就是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吃亏上当;消费者忧的,就是维权困难,劳神费力。消除消费者的烦和忧,需要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去解决。
“我在延安某公司购买的某品牌燃气灶和蒸烤炸一体机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怀疑买到了假冒商品。”市12315中心接到一起投诉,市支队执法人员迅速展开调查,经辨认,该产品属于假冒商品。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为消费者更换了正品燃气灶和蒸烤炸一体机各一台,并作出没收侵权燃气灶1台、蒸烤炸一体机1台,罚款10500元的行政处罚。
维权便捷,举报渠道必须畅通。目前,我市实现12315专线、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网页端等全渠道覆盖。2024年“12315”热线和便捷维权模式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13516件,其中咨询191件、投诉10477件、举报2848件,按期办复率100%。
优质高效的消费维权机制是消费者的“护身符”。我市推行“行政调解+多元化解”联动机制,联合司法、行业协会成立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化解疑难投诉156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80万元。通过大力推行ODR(在线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经营者创建ODR企业,推动消费纠纷在线解决。全市共培育ODR企业96家,在线化解消费纠纷135件,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0%,实现“投诉不出门、问题线上清”。
优化消费环境非一日之功。延安市正以多方合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