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九平(中)为村民调解矛盾 通讯员 范筱霞 陈燕强 记者 张建
“小事”关联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是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大事”。
“小事”不小看。甘泉县桥镇乡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办,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破解综治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提升“樊九平式”调解质效,实现了综治中心与调解联盟的有机融合、联动运行。
小事不出乡镇 矛盾就地化解
“我跟老伴已经和好了。”
“太好了,李阿姨。一家人生活难免有磕磕绊绊,互谅互让才能和睦。”
3月16日一早,甘泉县桥镇乡工作人员们就在辖区开展矛盾纠纷回访。得知之前处理的纠纷都有了好的结果,大家都很欣慰。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矛盾纠纷量多面广。群众遇到烦心事、揪心事,到哪去“找说法”?
桥镇乡作为“樊九平式”调解的发源地,通过综治中心与调解分盟的有机融合、联动运行,不断优化提升“樊九平式”调解质效。
桥镇乡坚持党委统筹抓总,协调调动所有调解力量,为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乡党委坚持每周四召开党委会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研判。
按照“便民管用、实用实效”的原则,乡党委整合便民服务中心、“融救助”服务站、“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高标准新建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便民事项“一站式”办理。强化调解员力量,将知民情、善调解、有威信的5名离任村干部、3名老党员等纳入调解分盟,实现群众点单,综治中心派单,调解员接单,增强调解的针对性。
按照“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的三级网格模式,全乡8个行政村根据群众居住特点,设立一级网格员8名,二级网格员31名,确定66名责任心强的党员、离任村干部、退役军人等作为三级网格员,联系594户常住户。截至目前,通过网格员累计上报89件矛盾纠纷。
该乡将全乡594户常住户分别交由89名党员联系379户、45名人大代表联系155户、17名产业致富带头人联系60户,及时发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潜在的矛盾纠纷。
情法理相融合 破解复杂纠纷
桥镇乡某村村民刘某家要盖新房。但邻居李某担心房子盖起来后,自家人出入会受影响,尤其是车根本没有办法进出大门,因此不同意刘某一家盖房。
两家各执一词,矛盾越积越深。驻村民警请来了樊九平帮忙想办法。
“九平来了首先实地丈量,然后让刘家盖房子给我家出入让出空间,又让我给刘家帮上几天工。”李某说,“民警和樊九平公道合理地调解后,刘某家的房子盖起来了,我们出入也没问题。这几年,我们两家相处得比以前还要好。”
多年来,樊九平用“情理法说”劝和的方式,化解邻里、婚姻等48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化解群众纠纷的“和事佬”“樊公道”、善解百姓心结的“金钥匙”。
为了让这把“金钥匙”打开更多群众的“心锁”,桥镇乡党委高度重视村级工作专班和站所两支队伍的力量,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调解力量。工作专班全员发力。年初,与村级工作专班各派出单位对接,更换因工作调整、人员调动而无法履职的5名专班人员,各专班每月进行集中走访与个别走访,开展普法、平安建设等政策宣传,化解村内矛盾。
对复杂矛盾纠纷,由乡政府牵头,组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及其他相关站所力量,开展联动调解,共化解柳落峪村养猪纠纷、府君店村地界纠纷等3起复杂矛盾纠纷。
在具体矛盾纠纷化解中,通过工作专班和站所联动,坚持“注重人情世故促和解,注重公序良俗促和谐,注重政策法理保公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教人,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普法一方”的目的。
该乡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充分发挥乡贤能人的作用,利用人情事理、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等,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调处方法上,总结提炼“换位思考法”“冷却待机法”“亲情感化法”等调解十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运用不同方法化解,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8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在精准研判、分流、联动、调处、帮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樊九平式’调解优势,严把矛盾风险上行外溢关口,切实将‘综治中心+调解分盟’打造成为解纷止争的‘枢纽站’,推动‘综治中心+调解联盟’工作法走深走实。”桥镇乡副书记陈燕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