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大了,体重超了,慢性病找上门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据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显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减重和减肥也被很多人提上了日程。
近日,记者走访了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等发现,各大医院的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纷纷上线,用精准医疗指导市民破解体重管理的难题,前来咨询管理的人络绎不绝。
哪些人群需要减重
据延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党国宏介绍,超重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关键诱因,肥胖还可能关联人的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继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小胖墩”让不少家长焦虑。
“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存在异质性,我国人群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故较易形成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所以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党国宏说,一般判断肥胖的常用指标是体质指数(BMI),标准计算公式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为,低体重状态:BMI��18.5kg/m2、正常体 重 :18.5kg/m2≤BMI��24kg/m2、超重:24kg/m2≤BMI��28kg/m2、肥胖症:BMI≥28kg/m2。
此外,对于儿童青年少的肥胖标准,党国宏介绍说,7岁以下儿童,以性别年龄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以性别年龄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对于中心型肥胖,采用腰围或腰围身高比进行判断。腰围以《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作为中心型肥胖筛查依据;6岁~17岁男生和6岁~9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8,10岁~17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6的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当出现视觉肥胖时,应对进行全面评估,科学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再选择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法。
肥胖人群如何减重
“我最近感觉特别乏力,全身没劲,记忆力也明显减退……”今年38岁的小丽(化名),一个月前因为身体乏力等症状,在延安市中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找到康复科主任高燕就诊,经过把脉、查看舌苔等检查,和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分析,诊断小丽患上单纯性的肥胖症。年纪轻轻的她,已成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人群,一米六三的身高体重达140多斤。
“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一般单纯性肥胖是指遗传、饮食、运动、作息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形成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多由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和内分泌疾病引起。”高燕告诉记者。
告别盲目,健康减肥。高燕表示,如果出现肥胖症状,患者还是要到医院进行精准的健康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肥方案,科学减肥。单纯性肥胖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患者长期熬夜、吃夜宵、运动量过少、精神压力过大、心情暴躁、易怒等都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从而导致肥胖。患者应及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不要熬夜,吃完饭后不要马上躺下,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做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调理体质,如针灸、拔罐、埋线等方法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继发性肥胖首先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再结合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的方式进行减肥,从而改善肥胖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急性疾病的人,比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脑梗塞、脑出血等患者,是不能够运动减肥的。如果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比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肺心病、换气功能障碍等,都是不适合运动减肥的。在减肥前先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方式。
“对于那些BMI超过35,且伴有严重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经过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我们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减重并不是简单地切除一部分胃或者肠道,而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减少食物的摄入和吸收,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合理膳食告别肥胖
“大多数人理解的减肥就是不吃或者少吃,这其实是不对的。”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延安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郭延玲的诊室,她正指着“地中海饮食金字塔”为患者小高(化名)讲解合理膳食对减肥的重要性。“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简单地控制饮食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减肥(重)效果。减肥患者需要合理膳食,既要保证营养摄入,还要控制热量摄入。”
郭延玲解释说,合理膳食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及间隔时间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充足饮水,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食物。
“要科学控制饮食,建议接受专业的临床营养医师指导,既可以健康减肥,还不会引起营养不良和骨骼肌流失。”郭延玲说,所有减肥(重)方式都必须控制饮食摄入量。她进一步解释,能量限制平衡膳食营养减重方案适合绝大多数超重或肥胖人群,尤其是生活不规律熬夜的肥胖人群,采用这种减重方式,安全性高,并且还可以纠正代谢紊乱。
在谈到药物治疗和合理膳食哪个更重要时,郭延玲表示,两者都很重要,需要辩证统一、双管齐下。她说:“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减重,但如果不注意饮食,很容易反弹。而合理膳食则是长期减重的基础,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体重。不仅关注‘人的胖’,更要关心‘胖的人’。”
“体重管理”不是简单的“减肥”
体重管理不是简单的减肥,而是关乎每个人健康的重要课题。
“美和健康是一体的,我们说的体重管理不是简单的胖了就要减肥,如果体重过低也是不健康的。”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高燕告诉记者,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成人BMI小于18.5kg/m2被定义为体重过低。体重过低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如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风险。
“体重过低的人群,应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综合考虑饮食行为、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同时,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高燕说。体重管理不是减重,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体重管理养成一种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